第150章 战事平息(1/2)
庐江大战未果,江夏大战复起。
时蔡瑁引水军一万,着其族弟蔡中、蔡和、蔡勋三人为副将,引大船十艘,并不带小船艨艟,往江夏而来。
又有黄祖重新募兵足八千,以吕公为部将,来攻邾县。
邾县早被杨锡安排了祖郎在此,引本部三千,加县兵五百,只是坚守不出,黄祖攻城已有两日,并不能下。
周泰则与毛峦各引兵三千,西据张羡,张羡遭前次战败,心有怯懦,并不敢疾行,直至大战起三日,才踏入武昌县边境,与周泰毛峦兵各自扎营对峙。
蔡瑁领水军行至长江武昌段,本欲报前次大仇,却有庞统早领了杨锡将令,领堡垒舰队来迎,蔡瑁一看,顿时心凉到谷底。
乍一看堡垒舰队与巨浪舰队一模一样,但明显船壳上有巨大的堡垒号字样。
蔡瑁刹那间明白了,自己与江夏辰河商会越来越远了,人家第二只舰队都上战场了。
庞统早就用望远镜看到了蔡瑁船队,于是令船只只在其大船周边游走,并不靠近。
当距离进入射程时,便打开窗子点射,对方还击时,又关上窗门。
蔡瑁在损失了一两千兵时,知道事不可为,遂命船队沿江返回。庞统命舰队追击了十余里,也引兵回港。
江夏战事并无大的输赢,庐江大战却已然进入尾声。
杨锡将刘勋头颅挂出,又命众将士将舒县团团围住,只留东门一个缺口。
韩当自不敢贸然出城相斗,两军相持了三日,战况终于传出了庐江。
袁术接到战报,现场大骂三声杨锡恶贼,仰天便倒,陷入昏迷。
孙策接到战报,只气得全身发抖,大骂刘勋庸碌之辈。周瑜却陷入沉思中,孙策却是明白,周瑜的家小叔父,还有几十口在舒县城中。
孙策道:“公瑾!可有营救之策?”
周瑜道:“已然无法可想,我虽有万般妙计,却也鞭长莫及啊,如今杨锡已经命人封锁长江,能不能过另说,就算过了,到达舒县时,也已然是多日之后了,届时估计城池以破。”
“那只能将芜湖之兵撤回,再修书一封,向杨锡示好,请其放回公瑾家小,也算是暂时与杨锡不撕破脸皮。”
“只能如此了。”
却说杨锡围了三日,韩当并不出战,也不投降,杨锡于是命人将信笺射入城中。
韩当拆信阅之,信中大意为韩当可以不投降,可领五百兵马,护送周瑜家小,投奔丹阳孙策,杨锡绝对不会为难,并护送其过江。若是不如此,大战发生,不知多少将士牺牲,多少家庭要陷入悲痛之中。
韩当接到信后,考虑了一日,最后决定答应杨锡建议,第五日,打点好行装,带了周瑜一家老小七十多口,出东城往南,去投孙策。
杨锡也果然守信,毕竟此时还没与孙策翻脸。
韩当一边走一边想着,这是少主公的大好基业,却被自己断送,这天杀的袁术,还有那庸人刘勋,简直无能至极。
他却怪错人了,不是队友太弱,而是对手太强。
韩当走后,杨锡一一了解了详细经过,感概历史果然如出一辙,甘兴霸百骑劫曹营,变成了百骑劫刘勋。
而廖威的稳重行事,也被陆儁报于杨锡,杨锡将所得俘虏和舒县降兵共一万余人集中,则愿意留下者,组建警卫军团第四营,由廖威做这第四营营长。
但这一万余人,愿意留下的,却只有两千,其余七八千,都是不想再征战沙场,杨锡命培训之后,再行分配。
大别山中的阎象,领残兵在其中活动,当舒县投降的消息传来后,多有逃走者,阎象抄小路回到九江时,只剩下了千余人。
杨锡安排好这边,马不停蹄,领军团蔡考、太史慈、甘宁三人,兵九千,往北征伐。
至于太史慈领的两千水军,则与廖威的第四营共同守卫舒县。
这次杨锡九千大军,直抵龙舒,龙舒守军望风而降,至此,杨锡却不再往北,而是将北方让给袁术去领。
因杨锡目前的影响力,也就到龙舒而已,再往北,就算自己占领,也与豫州接壤。
杨锡现在还不想参与到北方各诸侯的相互攻伐当中,还是让袁术去接招吧。
占了龙舒,只要在龙舒陈兵一支,往西是大别山区,袁术无路可进,往东是舒县,这一路守住,庐江便是铁桶。
于是杨锡命太史慈守龙舒城,蔡考引中军据城外,廖威守舒县,甘宁往东据襄安。
庐江陈兵一万余,全部由蔡考的警卫军团防守,想必万无一失。一旦铁路连通,那更加铁桶一般。
袁术元气大伤,不再向杨锡提粮草之事。
他也不怎么需要粮草了,因兵已然由五万变成三万,历史上一度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的袁术,估计再没有这个机会。
孙策撤了丹阳兵,直接聚兵猛攻刘繇,刘繇失了曲阿,退守丹徒。
丹徒是刘繇最后的退路,再退往东就是大海,往北是长江。
孙策紧逼不舍,刘繇已然快要崩溃。
刘繇截然一身,细数自己一路走来,自从得罪了江夏杨锡之后,本来得的丹阳郡,瞬间丢失一半,然后才有了孙策步步紧逼。
他不知道,就算没有杨锡,他也一样会被孙策逼到同样的境地。
刘繇算算,身边那么多大将,全部被杀,如今没有任何念想,只有一个地方可以去了,只能去徐州投刘备。
于是刘繇连夜乘船,只带了许劭过江,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