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离开前的准备(中)(1/2)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造纸术和印刷术已非常成熟,高顺将之推向了市场,把技术交给了李强、马贵、赵雄、周飞等几大新崛起的家族。
而且高顺大幅度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使得很多高级工匠独立出去,建立了新的家族;特别是钢铁行业,比历史先进了几百年。
高顺也利用这几年的时间,修筑了大量的驰道,形成了遍及天下的交通网。
高顺只留下了玻璃制造业为皇室所有。
高顺留在国内的六个儿子,除去太子外,其他五人被册封为王,分布于不同的州,每人占据一郡,最多可有一万人的护卫,用于自保,也是为了保证皇权不落他人之手。
小的船只已商业化,一千吨和一千五百吨级的战船制造技术却掌握在皇室手中,至印度洋的航海图也掌握在皇室之中;不过至印度洋沿岸的海图却公布于社会了。
高顺希望,等他在印度站稳脚跟之后,定会派人返回联系。
武举选拔已经正常了,每年都能为朝廷输入一批年轻的武将。
文科科举考试,已进行了几次,不过阻力很大,只能靠太子此后慢慢推广了;不过高顺却借机除去了王朗一家,灭三族。
中华六年十月初一,高顺正式把帝王让给了太子,太子登基,正式接管朝廷。
新皇帝选用了他认为合格的重臣,高顺没有干涉。
这时,关羽、文丑、颜良、张飞等武将皆已退下,他们的儿子已上位;不过他们忠心有余,但是能力和水平皆不能与父辈相比。
相对而言,后辈中出类拔萃的还是高顺的几位儿子,李强、马贵等人的孩子,已成为挑大梁的主角。
高顺看好的诸葛亮,仅仅担任了户部尚书。
贾诩的儿子贾穆担任了兵部尚书。
毌丘俭却异军突起,成为尚书令。
沮授的儿子沮鹄担任了御史台的御史大夫。
典韦、关羽、张飞、褚燕、许褚等人的儿子要么在南军任职,要么在禁卫军或者羽林军任职。
李强等人的儿子有的在京任职,有的在外领军。
儿孙自有儿孙福,高顺不可能一直照看下去,没有对朝廷做出任何干涉之事。
社会上对高顺身体硬朗却突然辞去帝位之事风言风语颇多,不过不知是谁放出了与之针锋相对的信息,声言高顺功超三皇,德盖五帝,已得道成仙,再过百年,身体照样硬朗。
道家大本营在高顺的支持下已在龙虎山建立了庞大的基业,听到此语后,立即把高顺列为道教文昌帝君,加以供奉祭祀,主察武举和文举,主管功名利禄之神。
天下释然,怪不得高顺年过六十,却不显老。
士家大族皆不信,但是却无法解释。
百姓们却信以为真,否则高顺也不会从边郡寒门做到皇帝,且首开科举之事,令天下寒门有了晋身之机。
现在的情况已与历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即便高顺前世是学文的,熟知历史,也不能完全把握;他只是尽最大可能的避免了五胡乱华,至于其它之事,已完全超出他的掌控。
历史自会按照既定的发展趋势进行下去,他已无力干预,也无法干预。
临行前,高顺又秘密招来荀家的荀彧和荀攸、钟繇、陈群和陈宫等人进行了一次会谈。
参加会谈的还有戏志才、郭嘉、田丰、沮授等人,以及朝中尚书级别的人。
程立和贾诩已在不久前去世了。
高顺首先说道:“我前知不如诸位,但是我后知几千年,所以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乱世。”
众人大惊,这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陈群问道:“太上皇不是这个世界之人?”
高顺解释道:“一个世界,或许是不同的时代,我也说不清楚,只是在我的印象中,有关于我身后的历史,只是现在,已被我改变的面目全非。”
“那太上皇身后的历史是什么样子的呢?”陈群问道。
“我身后的历史非常可怕,汉庭之后,天下陷入四分五裂,混战不休,经过几十年的战争,最终形成三个国家,一个是魏,一个是益州,一个是江东,三个国家又混战了几十年,到天下再次统一的时候,人口从汉末的五千多万衰减至几百万,以人肉为军粮,其状惨不忍睹,所以顺才在未至弱冠之年,便发奋图强,力求结束乱世。”
荀攸不解的问道:“既然如此,太上皇的终生的目标为什么一直都放在蛮夷身上呢?”
高顺反问道:“哈哈,诸位都是智者,当天下仅剩下几百万汉人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状况呢?”
郭嘉反应最快,抢先说道:“异族入侵!”
高顺点点头,说道:“奉孝所言不错,在中原地区实力衰弱的时候,匈奴人、鲜卑人、氐人等相继进入中原,由于他们繁衍能力极快,所以在人数上很快便超过了汉人,他们建立了众多的国家,又在中原大地上相互征伐,且他们本身不擅长生产,粮食更是缺乏,而汉人,便成为他们的粮食,号称两只羊,汉人几乎被杀的断了种,这是我痛恨异族的原因,必将他们赶尽杀绝,不是我弑杀,而是防患于未然,不得不如此,为了汉人的安宁,我宁愿背上此恶名。”
钟繇问道:“难道汉人就没有反抗的吗?”
高顺道:“这就是我今天招诸位来的原因,也是告诉诸位,我为什么要打压士族的原因。”
这关系到众人的切身利益,皆静静的看着高顺,希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