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回忆篇——心机与兵法(上)(2/3)
的法则,主将接受国君的命令,组织军队,聚集军需,出征时在难以通行的‘圮地’不可宿营,在四通八达的‘衢地’应结交邻国,在难以生存的‘绝地’不可停留,在被敌包围的‘围地’要巧设计谋,陷入走投无路的‘死地’就要坚决奋战。有的道路不要走,有的敌军不要打,有的城池不要攻,有的地方不要争,国君的有些命令不要执行。所以,将帅能够精通以上各种机变的运用,就是懂得用兵了。将帅不精通以上各种机变的运用,虽然了解地形,也不能得到地利。指挥军队不知道各种机变的方法,虽然知道上面的‘途’、‘军’、‘城’、‘地’、‘君命’五事之利,也不能充分发挥军队的作用。聪明的将帅思考问题,必须兼顾到‘利害’两个方面。考虑到‘利’,能够充分估计到顺‘利’的一面;考虑到‘害’,能够预先解除祸患。要通过‘害’迫使诸侯屈服,通过繁杂之事役使诸侯忙乱,通过‘利’诱使诸侯上当。用兵的法则是,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而要依靠自己做好了充分准备;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进攻,而要依靠自己拥有使敌人无法进攻的力量。将帅有五种致命的弱点:只知死拼可能被诱杀,贪生怕死可能被俘虏,急躁易怒可能中敌人轻侮的阴谋,廉洁好名可能入敌人污辱的圈套,一味“爱民”可能导致烦扰而不得安宁。以上五点,是将帅的过错,也是用兵的灾害。军队覆灭,将帅被杀,必定是由于这五种危险引起的,是不可不充分认识的。”“你所言各种地,可否具体。”既然是这样重要的事情,阳寒麝自然该搞清楚才是。
对于阳寒麝的这种求知,向昆仑倒是有几分高兴的,总算自己说的话也能合了他的意,“按照用兵的原则,兵要地理可分为‘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在本国境内作战的地区,叫做‘散地’。在敌国浅近纵深作战的地区,叫做‘轻地’。我军得到有利,敌军得到也有利的地区,叫做‘争地’。我军可以去,敌军也可以去的地区,叫做‘交地’。多国交界的地区,先到就可以得到所在国援助的地区,叫做‘衢地’。深入敌境,背后有众多敌人城邑的地区,叫做‘重地’。山林、险阻、沼泽等难于通行的地区,叫做‘圮地’。进军的道路狭隘,退归的道路迂远,敌军能够以劣势兵力打击我方优势兵力的地区,叫做‘围地’。迅速奋勇作战就能生存,不迅速奋勇作战就会全军覆灭的地区,叫做‘死地’。因此在‘散地’,不宜作战;在‘轻地’,不宜停留;遇‘争地’,不要贸然进攻;逢‘交地’,行军序列不要断绝;在‘衢地’,则应结交当国;深入‘重地’,就要掠取军需物资;遇到‘圮地’,就要迅速通过;陷入‘围地’,就要巧于谋划;置于‘死地’,就要奋勇作战,死里求生。”
向昆仑端起一侧的碗,又喝了几口水,方才缓慢道,“古时善于用兵的人,能使敌人前后部队无法相互策应,主力部队和小部队不能相互依靠,官兵之间不能相互救援,上下不能相互照应,士卒溃散难以集中,交战队形混乱不齐。对我有利就行动,对我不利则停止行动。假如敌军人数众多且又阵势严整地开来,唯有先夺取对于敌人利益来说最为关键的东西,就能使它不得不听从摆布了。用兵之理,贵在神速,乘敌人措手不及的时机,走敌人意料不到的道路,攻击敌人于没有戒备的状态。进入敌国境内作战的一般规律是,越是深入敌境,军心士气就越牢固,敌人越不能战胜我军。在丰饶的田野上掠取粮草,全军就会有足够的给养;注意休整减少疲劳,鼓舞士气积聚力量;部署兵力,巧设计谋,使敌人无法判断我军企图。把部队置于无路可走的绝境,士兵就会死而不退。既然士兵死都不怕,怎么能不尽全力而战呢?士兵深陷危险的境地反而不会恐惧,无路可走时军心反而会稳固,深入敌国军队反而不会涣散,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士兵就会殊死搏斗。所以,处在这种情况下的军队,不用整治就会加强戒备,不用要求就会完成好任务,不用约束就会彼此团结,不用严令就会遵守纪律,再加上禁止迷信消除疑虑,他们至死也不会逃避。我军士兵没有多余的财物,并不是他们厌恶财物;不贪生怕死,并不是他们厌恶长寿。当作战命令下达的时候,士兵们坐着的泪湿衣襟,躺着的泪流满面。然而,一旦把他们投到无路可走的绝境,就会像专诸和曹刿一样勇敢。关于用兵作战的将帅,能使部队行动像‘率然’一样。”
“率然?”这一次,阳寒麝可是有些不懂了。
向昆仑虚弱的笑笑,接着道,“率然就是恒山上的一种蛇。打它的头,尾就来救;打它的尾,头就来救;打它的腰,头尾都会来救。要使部队上下齐力同勇如一人,在于管理教育有方。要使作战刚柔皆得,是充分利用地形的结果。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能使全军携起手来像一个人一样,这是因为客观形势迫使部队不得不这样。统帅军队,要冷静而深隐,公正而严明。要能蒙蔽士兵的视听,不让他们知道他们不该知道的事情;变更作战部署,改变原定计划,使人们无法识破作战企图;经常改换驻地,故意迂回行进,使人们无法做出推测。主帅给部属下达任务,并断其退路,就像登高后抽去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