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95章 生活习惯的改变(2/3)
所以看见自家老爷这个时候只顾着看报纸,都不跟小孩子说说话,不得不抱怨了几句。“好好好好好好不看了,听夫人的话好不好,来小轩,让爷爷抱抱。”
白米粥还是有的,虽然他们家并不困难,如今跟着建文皇帝朱允炆还有不少的进项,但他们依然和之前一样过着清贫的生活,但这也是一个大家族,礼部尚书陈迪家里可有六个儿子呢。
上述大人有这样的情况其实也能理解,毕竟谁都有年纪大的时候喜欢小孩子,更何况还是自己的孙子,一切都变得理所当然,为自己的孙子一口粥喝就更加的正常不过了。
这样的情况在很多家里都会出现,因为他们现在已经不用早早的起床了,至少在正式去衙门里办事的时候,不用这么紧张。
大家有时候就在想,到底是什么时候他们变成了这个样子,后来才发现就是方中愈当初以改革司的身份让大家调整作息时间的时候吧。
有人反驳,皇帝只拿了一句话,起那么早干什么?累着大家没什么意义,还不如养足精神,多办点实事。这样的话传出来之后,倒真没有人再去跟皇帝辩驳什么,虽然祖制不可改,可祖制如今在皇帝面前算什么呢?
当然更多的大城市非常高兴的,毕竟他们不需要早早的起床去那里等候朝廷一起开朝会,如今各自的事情都非常的忙碌,再加上他们有更多的会议在一起开,只要在这上面获得统一的意见,再去向陛下汇报,然后得到陛下的同意之后开始实施就行了。
这样效率也会变得高起来,大家不会随随便便的扯皮,也不会因为利益的牵扯而出现太多的不符合的情况。
所以这样之后他们办事的效率越来越高,与部门之间的协同也越来越高,更重要的是他们现在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虽然这个体系还有待发展,甚至说以后做以修改,但是如今却可以帮助他们做更多的事情。
其实如果把这些东西简简单单的说出来,就是有人出钱,有人出力,有人出脑力。
大部分人的做计划,大部分人审核计划,一部分人出力,另外一部分人出钱。
其实还真没多少人对这样的规划有意见,因为朝廷的海上贸易已经给他们带来了充足的利润,至少证明这样的操作是有效的。
对于很多人来讲他们并不是专业的,也就是说他们根本就不清楚那些专业的东西对他们有多重要,但如果专业的东西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利益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他们自己不做,其他人会帮他们做好。
这个时候没有人再去惊讶方中愈的年纪小,或许在之前大家跟他谈论的时候,会发现他特别的成熟,甚至有一些睿智,就不自觉的忽略了它的年龄,可只要能静下来,就会想到那个人还很年轻,如今也才不过十九二十的年纪,甚至还没有娶亲,虽然传说皇帝有意要把谁谁只配给他,可到如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果。
但大家心里都清楚,那只不过是迟早的事情,朝中的变化是有的谁都想往上爬,但位置只有那么多,那么就需要一些其他的问题,有人在暗中做些什么,只要在监控之中,这些都并不重要。
六部尚书如今成为了帝国最高的一部分人,所以他们更多的是做一些策略上的事情,而具体的事务由下面的人去执行。
御史台的权力越来越大,所以那些官员们不得不慎重起来,再加上有了锦衣卫的通力合作,就让他们更加的在这些事情上小心谨慎,至少不会因为一些暗中的力量呗,陛下去处罚。
手脚不干净的人并不是没有,但如果能够改正,这一切都是好的。
当初有人卖了放荣誉,面子如今收获了已经不少了,有人跟方中愈作对,现在坟头草都不知道有多高了,谁都知道这样一个人存在,却没有把它放在奸臣那一档。
照你说起来有点搞笑,他是天子亲卫,也就是说他是皇帝的侍卫而不是臣,甚至可以说他是皇帝家奴。
可就是这样,谁也不会把这些事情真的当真的说,更何况她还有一位被称为读书人种子的父亲,而那个人如今在如家子弟的地位越来越高,到底也非常的简单,它能够结合实际将儒家的文化更加进一步的推进。
在四王府的正厅里面肃王如今高高在上,一身常服穿在身上,显得特别的合身而且威严散发了出来,王府的属吏们如今正在向他汇报着之前从店里的各个事情,当然这些并不是朝廷布政司的官员。
王府的属吏主要负责的是语数外府有关的事情,并不关乎民政,反而是王庄和军队的事情。
“这么说今年又有一些大汉的趋势,百姓们的收成可能又要减产了?”
“是的,根据农庄那边传来的消息确实是这样,由此可以推断其他不属于封地内农庄的百姓,也会遇到相同的困难,毕竟他们的土地相隔不远。”
“最后的解决办法呢?”
“陈等人商量过,除了要将陈年的粮食放出来,可能会遇到的开仓证2万还要修建水渠,如今听闻京师那边有大量的工程队在参与修路筑桥,如果王爷能够像京师奏报允许一部分工匠到封地来,可以解除一些问题。”
大殿里一下子就沉默了,其他人并没有回话,这个时候也就是王爷独自思考的时候,他们已经提出了建议,最后能够得到的决定,还是由王爷自己做主。
其实他们还是比较纠结的,毕竟当初肃王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