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天下出圣人(1/2)
殿内的异象半晌之后才令得众人回过神来,不说其他人,就连伏泉也被这突然出现的事情搞懵了,不会这后世的道教“老祖天师”真的显灵了吧?
不然为何偏偏在自己祈愿时,那神像会出现这般异象,而且之后又出现了乌鸦衔骨,然后又在自己头上盘旋的怪异事情呢?不过,想到那乌鸦叼着白骨,伏泉心里就一阵阴森之气冒出,暗道晦气不已,也不知这是它从哪刁来的死人骨头,更不提乌鸦还是丧鸟,刚才那只乌鸦还在自己头上盘旋一番,说不得今天要遭霉运,自己遭谁惹谁了,偏偏今天出了这怪异事情。
只是,还未待伏泉说话,便听那张修突然喊出声来,“陵公显灵,石像开光,神鸟衔骨,圣者现世,大吉!大吉……”
“吉兆!吉兆!”
“君侯乃圣者,大福大贵也!”
“圣者出,天下清,大吉!”
……
张修的话一说完,也不知其他道士和道姑如何想的,竟然也是一齐附和,有的人不断夸着伏泉的贵气,搞得伏泉郁闷不已,难道你们不知道乌鸦晦气吗?
当然,这些道士道姑里也有一些没有恭维伏泉的人,他们看着更像是虔诚的教徒,正虚心对着那张道陵的神像跪下,一边大礼参拜,一边认真祈愿说着“天师显灵,不孝子孙跪求陵公保佑五斗米教千秋万代,香火不断”之类的话语。或许是刚才的异象,让他们以为自己师长升仙得道后,在今日显灵,不管不顾的许愿,只希望能光大自己的门楣而已。
一番也不知真心还有无意的夸赞,终于张修等人结束了对伏泉的恭维,这才伏泉稍缓一口气,连忙道:“适才不吉,倒是让诸位道长见笑,不知何处来的乌鸟来此玷污‘正一真人’神像,凭白坏了今日运道。”乌鸟便是乌鸦,此时只称其为“乌”,著名的有楚乌,屈原在《楚辞·涉江》中便有“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的名句。
“君侯此言诧异,乌鸟乃吉祥太平之鸟,轻易不得现世,如何会坏了运道?相反,今日君侯来此巡视,先有‘正一真人’陵公石像开光显灵,又有神鸟衔骨而来,此大吉大利之祥瑞也,依贫道观之,君侯日后必乃大福大贵之人。”张修见伏泉竟然说乌鸦是令人倒霉的坏鸟,脸色一变,连忙纠正道,他未多想,只以为是那乌鸦刚才在伏泉头上盘旋时间久了,让这位手上沾了无数人血的大汉列侯、巴郡太守的心里十分不满而已,这才有了那气话。
伏泉闻之一怔,脸露疑惑,莫非是他自己想错了,怎么这张修如此纠正自己对于乌鸦的蔑视呢?
想了半天,伏泉这才醒悟,这还真是自己想岔了,这时候的乌鸦的确是神鸟,寓意太平吉祥的鸟儿。早在商朝,就有“乌鸦报喜,始有周兴”的历史传说,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类相动》中引《尚书传》中说道“周将兴时,有大赤鸟衔谷之神而集王屋之上,武王喜,诸大夫皆喜。”这里所说的“大赤鸟”指的就是乌鸦。同类说法在《淮南子》、《左传》、《史记》等先下史籍中也有记载,它们都表明了乌鸦是吉祥鸟,是报喜鸟。
先秦时候,古人就十分注重孝道,到了此时,大汉更是十分重视孝道节气的,《孝经》乃是各个知识分子自小就要通读的读物,而这乌鸦的反哺行为,却是大大的孝道体现,也由不得时下的官府和社会主流对着乌鸦有一种神话般的太平吉祥的寓意了。
因此,受现在的主流认知影响,无论乌鸦出现是凶是吉,“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是此时儒家以自然界的的动物形象来教化人们“孝”和“礼”的一贯说法,因此乌鸦的“孝鸟”形象从先秦到现在是一脉相传的,它们肯定是神鸟,是寓意太平吉祥的鸟儿无疑的。
而在道教,乌鸦更是拥有独有的“神鸟”形象,不说此时,便是后世武当山便有因乌鸦而衍生的特有的习俗和传统。后世凡是上武当山朝圣的人,都要带着小米或包谷之类的食品站在南岩神道上,一边把食物撒向万丈悬崖,一边亲切地呼喊“乌鸦乌鸦,快来接食!”于是,成群结队的乌鸦便会应声而至,张翅鸣叫,并从空中衔走食物,朝圣的人认为这是吉祥之兆。那便是武当山著名的动物八景之一“乌鸦接食”,而那一带也因此得名“乌鸦岭”,岭北还建有乌鸦庙,庙里常年香火不断。
既然知道自己错了,伏泉也未再提此话,而是转移话题问张修道:“道长可知今日‘正一真人’石像显灵之事有何寓意?”
伏泉自然不可能承认是自己的错误,不然也未免太对不起自己列候和一郡太守的身份了吧,若是这张修是自己长辈或者上司,认错肯定是应当的。可对方仅仅是个有些名望的道士而已,在他们这些高官眼里,依旧不算什么,有时候,他们的名望反而会让统治者忌惮,君不见后来孙策杀于吉,不就是瞧不起于吉吗?若不是于吉的名望威胁了孙策统治,引起了孙策的忌惮,那江东小霸王哪里会和这游方道人计较?
“君侯所言极是,贫道适才欣喜,却是忘了悟得陵公真意。且待片刻,待贫道算上一番,便知此番陵公显灵却是为何。”说完,张修向伏泉行了一礼,示意伏泉稍安勿躁,然后,抖了抖自己的衣袍,衣袍随后自然的迎风摇摆,颇有些仙家之人的样子,端的是仙气逼人。
只见,那张修先是闭眼,接着嘴中念念有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