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五章 讨论国策(1/2)
啪!
一声瓷器的碎裂声音在屋中响起。
“这个赵承嗣太可恶了,这一次我们的四个人就这样舍弃了,他们的官职虽然不是很高,可是办事也方便,被这小子给破坏了。”
屋内大概坐着十几个人,为首的一人身上穿着夜行衣,根本看不清他的真面目。
下面的人根本就不敢吭声,这穿着夜行衣人的后面,一个大大的玄字大旗。
“幸好拿回来了打狗棒,天下丐帮即将掌握在我们的手中,这可是一大助力,这也算是一件好事,可是这个赵承嗣却三番两次成为我们的阻力,此人不得不除。”
下面的人点点头,自家统领说的很多,赵承嗣最近老是跟他们作对,这对他们的计划有阻碍。
“主人,此人现在是朝廷的武德使,深得皇帝信任,如果此时除掉他的话,那么皇帝一定不会善罢甘休,这对我们也不利,所以一定要从长计议。”
下面又一人对着穿夜行衣的人说道。
夜行衣人沉思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那就让他丢掉这个官职,然后慢慢的除掉他。”
……
大宋勤政殿,赵匡胤正在接见赵纯臣。
“纯臣,查清楚了,这些人贪赃枉法的证据找到吗?”
赵匡胤脸色铁青,自己最恨贪官污吏,一下子还出现了四个,其中还有一个监察御史。
“官家这一切都已经查清楚了,这四人家中都搜出来巨额的财富,多余他们俸禄百倍甚至千倍,而且他们留下的遗书也将承认了他们的罪行,这是遗书,老胡也是他们胁迫的。”
赵承嗣将四位犯官的遗书递了上去,赵匡胤看了一下猛地一拍桌子。
“哼,这背后一定还有内情,这百斤火药只用了一点,其他的到哪里去了,流落到那里了,这也是个问题,现在这件事就算了解了,但是私下里你继续调查那些剩余的火药,不要声张,朕要一查到底。”
赵匡胤大发雷霆之后,让赵承嗣再继续在这件事上做计较,而是私下里去调查那些剩余的火药。
外松内紧,看起来赵匡胤也知道这其中也不简单,这四个人应就是替死鬼。
“想不到朕一直提防武将,想不到文臣也开始了不法事情,虽然他们不能夺取朕的江山,可也能动摇朕的国本,看起来朕不杀士大夫这一条值得深思。”
不杀士大夫,赵承嗣浑身一震。
赵匡胤怎么跟自己说这些,不杀士大夫可是大宋的治国策略。
赵匡胤曾在石碑上刻下留给子孙的遗言,宋朝历任皇帝在即位时,都必须拜读这份遗训。
不过,这份遗训至为机密,除了特定宫中人士之外,甚至连宰相都不知道。
后来金朝打败宋朝,占领皇宫时,才发现这份文件的存在。遗训记载的内容有下列三点:
一是:“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二是:“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三是:“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宋朝的皇帝基本上都遵守了誓碑遗训,从柴家子孙与南宋共存亡,以及在新旧党争当中失势的官员并没有被杀。
这不杀士大夫也许就是赵匡胤所说的策略,但这是机密,怎么能够跟外臣说呢!
也许赵匡胤知道自己失言了,不过话已经说出来了,也收不回去。
“怎么纯臣你对朕不杀士大夫的策略有什么不满吗?”
赵匡胤看到赵承嗣的疑惑,以为他有什么高论。
“臣不敢,不过……”
赵承嗣也没有顾忌,既然你皇帝问了,我就说说,你石碑上面也说了不杀言事之人,即使我说的不合你心意,也不会被杀头。
“官家不杀士大夫真的好吗?”
要不是赵承嗣来自于后世,他绝对不会说这么多,伴君如伴虎,说的不合皇帝心意的话,那真的就完蛋了。
对于赵匡胤立下的誓碑,赵承嗣也十分佩服,可是对于其中的条款赵承嗣不敢全部苟同。
尤其反感第二条,怪不得宋朝的文人只要不是谋反大罪,从来没有听说谁被杀了,被杀的岳飞还是个武将。
“哦朕,真的想听听你有什么高论,难道尊重读书人不对吗,用文臣治国不好吗?”
赵匡胤是武将的身份夺得的江山,加上他也是经历过五代战乱的人,深知皇帝换得快的道理,所以他很害怕武将掌权,所以他十分对文人推崇,压制武将。
这样就造成了文人一家独大,武将没有地位,这也导致以后大宋没有任何骨气,面对外敌的入侵只有被动求和的份。
究其原因武将无论立了多大的功劳都不如文官动动嘴皮子,同样级别的武将在文官的面前就立刻矮了一大截,所以后世有人说大宋不像个爷们。
“臣不是那个意思,尊重读书人,尊重文臣,那是圣人之言,我知道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我大宋再次出现武将专权的局面,更加是为了使大宋的江山千秋万代,武将的权力是要限制的,以免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赵承嗣说的这些话都说道赵承嗣的心坎中去了,赵匡胤也十分高兴。
“既然你知道这些,那为什么什么还说朕这条不杀士大夫规定不对,哪里不对了。”
赵匡胤认为这是他的得意之作没有想到自己的臣子都不赞同,这还真让他有点恼火。
本来这些都是机密,要不是刚才说漏了嘴,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