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王毅凡平倭(二)(1/2)
是夜,长安司徒王府。
王允收到了宫里的快报。
“嗯?邪马台神女卑弥呼统一倭国,自立为王,不再朝贡?”他看了一眼身前的小太监,蹙眉道:“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为何今天早朝时,不曾有报?”
小太监腰弯得及深,扯着尖细的喉咙道:“启禀司徒大人,这是刚收到消息,据说是倭国使臣申时送进宫的。”
“唔…”王允沉吟数息,心中暗忖:什么时候自立不好,偏趁我汉室大夏将倾时自立,哼!想当初光武先帝赐你们金印紫绶时,你们是何等嘴脸,真是…真是…
气急败坏地暗骂了两句,王允将密函重新封好,放置案上,不露喜怒道:“老夫知道了,你先回去罢。此事…我自会在明日早朝时,给倭国使臣一个答复的。”
“那…吕将军那里…”小太监并未直接起身,而是试探地起了个话头,小心问道。
“此事没什么好隐瞒的,你自去告知便是…”王允随口说道,末了不着痕迹地看他一眼,短叹道:“近来,陛下可还睡得安稳。”
“司徒大人放心,自董卓死后,陛下夜夜安睡。只是…”小太监顿了一会儿,抬头看了看门口,小声道:“只是,吕将军的并州军一天不离开皇宫,陛下他一天无有笑容…”
听罢,王允深呼一口气,长吐道:“此事需从长计议,你且好生安抚陛下,待时机成熟,自有人还大汉清明。”
“这...”
“去罢!”不等小太监再说,王允率先下了逐客令。
“是,奴才告退。”
待人走后,王允来到门口,看着院中一棵枯树,摇头叹息:“若是天子有德,我大汉何以至此…”
次日寅时,王允早早起身,坐上府中马车,悠悠入得宫去。然未进宫门,却巧遇杨彪、种拂,不由耳语起来。
“文先、颖伯,昨日申时有倭国使臣到访,你等可有耳闻。”
“却有耳闻,本还道是臣服而来,不想这倭国竟是为了自立,实在是狂妄至极!哼哼…若是这辽东公孙度,能有交州刺史一半本事,也不至于…”
“诶,交州刺史王毅凡可是四榜俊杰,岂是公孙度能比!不过,说起来…子师,这王毅凡好像是你当初的子侄辈。你们…”
听得正入神,杨彪这一句却是说到了王允的要害,这要是被吕布知道自己和交州的关系,那两月前的“扶南设郡”一事,还不得就此暴露。
晃神间,王允抚须回道,“文先说笑了,若是我有交州刺史这样的子侄,那还不早早辞官,还留在这朝中作甚,早些告老享享清福不是更好。”说完,他假意“正衣帽”实则擦汗地抹了一把鬓角,解释道:“不过,老夫的确有个子侄叫作‘王毅凡’,只是两者并非一人罢了。待得日后,我将他带去你们府上,你们就知道啦。呵呵…”
杨彪、种拂闻言点头,不作他想。心想:确实是这个道理。遂不再纠结,紧随在王允之后,踏进殿中。
时至卯时,“大将军”吕布(诛董卓后所封)携汉献帝刘协,一同来到未央宫。接受百官朝拜。随后由刘协身边的常侍惯例问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待话落地,王允出列道:“臣有事启奏!”
刘协眨了眨眼睛,看了一眼下首的吕布,朗声道:“司徒请讲。”
闻声,王允颔首,将昨日倭国使臣进京上表一事详细说出,又与吕布、杨彪等人交换了一下眼神,提议道:“陛下,以臣之见,不妨召倭国使臣进殿,听听其本人所说。若是有理有据,且放其自立亦无不可。若是因我大汉势弱方才自立,那么,也得让其见见我大汉之威。否则,我汉室岂非成了天下笑柄。”
“臣附议!”
“臣附…”
眼见吕布、杨彪等重臣点头,刘协自是遵从,向身边常侍示意道:“宣!”
听得其令,常侍太监高声宣道:“宣倭国使臣,须佐之男、丰玉姬觐见~”长长的尾音,好似一条无形的细线,悠然传出…
一炷香后,须佐之男、丰玉姬并肩踏入大殿。于殿中央,行跪拜之礼。同时拱手上表,说明厉害。其大致之意,就是承蒙大汉前几年的照顾,现在我们有了主人,不再需要你们的帮助了,也没有义务向你们进贡了。这是好听的版本,如果加上须佐之男不屑的表情,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尤其是在三国第一武将――吕奉先眼下…
果不其然,待倭国随行的翻译说完,吕布冷哼一声,揪着其中一句“不进贡”反击说道:“倭国小邑…”就这么简简单单一句,已是吕布能说的全部,因为他在此前实在不知道“倭国”这么个地方,但一想它需要向大汉朝贡,心中自然而然把它当成了芝麻小国。
倒是王允昨晚上有过恶补,再次出列道:“据臣所知,倭国在高句丽国东南方,距高句丽七千余里,两国常有战事,若是其不再朝贡。咱们大汉的商人是不是也没必要冒着身命危险,远渡倭国了。”
“...”听到这话,翻译明显没想到汉人这么果断,下意识一愣,难道不该对我们挽留吗?他迟疑了片刻,转头向丰玉姬复述了一遍。言毕,只听须佐之男暗骂一声“八嘎”,昂着脖子道:“告诉汉人,我倭国不需要他们的帮助。只要他们不阻拦女王自立,高句丽早晚是倭国囊中之物。”
翻译为难地看了看丰玉姬,连连吞咽着口水。如果让他原话复述,只怕在场的兵士当即会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