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事毕回京(1/2)
因为李承乾的事,岑文本代替李世民跑来北邙山向李休请教,本来李休并不想再理会李承乾的事,但是考虑到这件事关系到大唐江山的稳定,所以最后决定还是再帮李承乾一把,于是就让岑文本留下,自己花了几天的时间给李世民想了几条建议。
“驸马,这……恐怕陛下很难做到您提出的这几条建议。”岑文本看着李休花了几天总结出来的几条建议,却是一脸难色的道,虽然他不是李世民,但是以他对李世民的了解,这几条建议根本就不可能完成。
“我知道这些建议陛下很难答应,不过如果陛下真的想要让太子现在的情况好转的话,也只能用这个办法了,当然这些只是我的建议,如何选择还要看陛下的意思。”李休这时却是面色淡然的开口道。
听到李休的话,岑文本脸上的神色也更加的为难,当下再次看向手中的这几条建议,其中第一条就是让魏王李泰外出之官,说起他对这件也十分的赞同,本来按照大唐的律法,成年皇子必须到自己的封地上居住,没有皇帝的召见绝对不可以回长安,可是李世民却十分宠爱李泰,不但不让李泰去封地,反而还经常召李泰入宫。
表面上来看,李世民不让李泰去封地是宠爱这个儿子,可是身为一个帝王,他这种做法却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后果,先李泰不去封地,这也给了其它皇子不去封地的理由,比如李世民的几个儿子中,除了李恪等少数人外,大部分也都呆在长安不走,甚至连李元昌这样的亲王也同样不愿意离开,使得大唐对亲王成年后离京的律法成为虚设。
另外最为严重的是,李泰还是唯一一个对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形成威胁的人,他一天不离开长安,李承乾就一天难以心安,甚至李休怀疑李承乾之所以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很可能就是因为李世民太过宠爱李泰,导致李承乾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除了让李泰离开长安这个建议外,李休的第二条建议更加大胆,那就是撤掉于志宁和张玄素等人的东宫辅臣身份,甚至严禁任何人再去教导李承乾,其实也就是对李承乾冷处理一段时间,说起来李承乾现在根本听不进别人的建议,不过他也并不笨,只要李世民让李泰离开长安,然后再对他冷处理一段时间,李承乾很快就能想明白李世民的苦心,到时根本不用别人说,他自己就会改正以前的行为。
除了上面这两个主要建议外,李休还列举了其它几个建议,比如严惩李元昌等李承乾身边的小人,李世民也要改变以前和李承乾相处的方式,尽量的抽出时间与李承乾多相处,这样才能慢慢的改变李承乾的想法,让他从偏激、敏感、自负等负面情绪中走出来。
“驸马,严处汉王李元昌等人这件事还好办一点,可是其它的几件事却实在太难了,比如让魏王去封地这件事,恐怕陛下根本不可能答应。”岑文本在苦笑了半天后,终于再次无奈的向李休说道。
听到岑文本的话,李休也是无奈的一笑道:“刚才我不是说过了吗,这些都只是我的建议,至于陛下能不能做到,那就要看陛下自己的决断了,不过魏王离开长安却是后面所有建议的前提,如果魏王不走,后面就算是全都做到也没用!”
“这……”岑文本听到这里也不由得满脸的苦笑,以他对李世民的了解,想让对方同意李泰离开长安,简直难比登天,所以李休的这些建议其实相当于没有。
“好吧,那我就把驸马的建议送到陛下那里,至于陛下如何决断,那就不是我们这些人能做主的了。”最后岑文本也只能同样无奈的道,李休的建议可以送回去,不过他现在可不打算回去,毕竟现在长安那么乱,他也要避一避风头,至少要协助李休把居养院建造起来。
随着最后一批尸骨被安葬在墓坑里,整个墓园最基础的一部分终于完成了,不过墓园地表还有些工程没有完成,比如李休打算建造一座高大的石碑,记录这些隋军将士的功绩,顺便也能警醒后世人,告诉他们战争的可怕。
另外还有一些简单的雕像,这些都需要专门的石匠来做,所以那些主动帮忙的民夫这时也完成了他们的任务,最后李休让人准备了酒宴为这些人送行,不过在这些人走后没几天,却又有不少人去而复返,这次他们将自己家中的长辈都带了回来,在墓园中为自己的亲人举行了一场又一场的祭奠仪式。
等到地表的石碑和雕像也修建完成后,整个墓园也总算是完工了,这时来祭奠的人却是越来越多,毕竟墓园的消息已经传出去了,以前只有洛阳当地的人前来祭奠,现在却有不少外地的人跑来祭奠自己的亲人,而且据李休的估计,日后还会有更多的人前来,毕竟在这些隋军将士的尸骨背后,就有数十万失去亲人的家庭,只要有机会,肯定会有人不断前来,为此李休也特意招募了几个人看守墓园。
修建墓园剩下的物资还有不少,而且李世民也同意了在洛阳开办居养院,所以等到李休他们回到洛阳后,立刻就召集人手开始建造居养院,当地的官员也十分配合,毕竟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件好事,而且居养院不用他们花钱养,李世民将洛阳皇庄的土地划出一部分给居养院,以后居养院的开支都收他们自己负责。
本来李休想将居养院建在洛阳城里,可是后来才现洛阳城虽然不小,但是人口增长的极快,导致洛阳城的地价极高,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