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签约(2/2)
乐开了。童牧听说八首歌能卖一万六,傻傻的睁着眼睛望着胡一亭,怀疑自己听错了。孔靖也不知道二人的这个反应是高兴还是嫌少,解释道:“我们特区的稿酬标准比内地高多了,虽然和香港那边没法比,但已经是鹏城最低工资标准的两倍。”
胡一亭点点头,他最关心的还是童牧的签约费用。
孔靖接着说道:“至于童牧的签约费用,我认为不能太贵,毕竟她是新人,之前没有任何名气,所以工资按照目前国内惯例,大约是比最低工资标准高一些,但也高不到哪里去,大概每月也就是400到500元,我们出版公司在文化局有宿舍和食堂,可以包吃包住,你看怎么样?”
孔靖又补充了一句道:毕竟工资这一块,以后还是可以根据成绩再涨的,但合同工毕竟没有正式编制,工资高不到哪里去,至于编制问题,以后可以根据童牧取得的成绩,慢慢解决。”
胡一亭点了点头:“其实相较于工资,我比较关心专辑收入,我希望能签一个分成协议,按照唱片销量来获得奖励。”
孔靖道:“这是肯定的。我给你大致说一下,我们鹏城音像出版公司给签约歌手的分成合同一般是这样的,首先在确定专辑之前,一次性给予签约歌手工资的五倍作为专辑奖金,当然这也可以协商,但肯定要比我们请来的社会歌手要低一些,毕竟签约歌手平时还是拿了公司工资的。”
见胡一亭点头同意,孔靖继续道:“分成这一块,五万张以下无分成,五万张以上分成百分之五,十万张以上分成百分之十。”
胡一亭这时候有点抓瞎,他对文化产业确实没有太大的了解,但直觉告诉他,这个分成比例是低的。
“这个分成比例太少了,我认为两成可以接受,我有信心达到50万张以上。”
孔靖笑道:“胡一亭,我以专业人士的眼光告诉你,你这张专辑的音乐素质的确很高。但是,一来校园题材比较冷门,二来内地歌手也不吃香。
你看,刘欢出名吧?专辑销量也不过二三十万张罢了。毕竟现在市场最受追捧的还是港台歌手,风格上也偏向爱情缠绵、金属摇滚、电子舞曲。
而你的专辑总体风格偏于古典,我觉得市场虽然有,但不大,五万张有可能,市场运作上拼一拼,十万张也有可能,但要想达到二十万张就比较困难了,五十万张的话……”
孔靖想到这里便连连摇头,笑道:“哈哈,真要是能卖出五十万张,那可是轰动全国了,分两成利当然可以。但我告诉你,张学友去年的新专辑《饿狼传说》,内地也只卖了八十万张,当然,这和内地的盗版太猖獗有很大关系。”
孔靖说起音乐就滔滔不绝,引经据典,不愧是业内人士,可胡一亭清楚的很,他的八首歌每一首都是经典,是后世那些一线歌手的成名曲目,在1995年这个唱片业还没被网络盗版打垮的年代,卖出五十万张绝对不成问题。
胡一亭问:“孔总监,你没算港台销量?”
孔靖道:“港台?台湾那边因为政治原因,基本不会引进大陆歌手的唱片,香港那边是粤语歌的天下,即便以我们粤省来说,也是粤语歌更火。”
胡一亭追问:“那你们有没有发行台湾的渠道呢?台湾的唱片市场应该也不小。”
孔靖道:“如果销量好的话,我们可以找台湾的唱片公司商量出售版权,或者找香港公司委托代理发行。
但如果销量不高的话,就根本不可能了。毕竟市场只有这么大,消费者口袋里也就只有那么些钱,你大陆公司吃一口,人家本地公司就少吃一口,所以人家的地盘不会让你随便进。”
胡一亭道:“谢谢孔总监,有您这句话就行,我对童牧有信心。”
童牧却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我自己没这么大信心,有班上就好。”
孔靖连忙道:“童牧你一定要有信心,要拿出范儿来。唱片销量是一回事,收入是另一回事。我对这张专辑的歌曲质量可是很有信心的,我相信一旦发行,销量不会太差,最主要是,到时候你就能接各种演出机会,还能从公司的卡拉ok制作上分红,前途光明。”
童牧似懂非懂的点点头。胡一亭却微笑不语,他知道孔靖说的前途,写下来一定是“钱”途。中国内地市场的确和欧美成熟市场不同,中国内地歌手要赚钱不能靠出唱片,而是要靠各种演出。
孔靖想了想,对胡一亭肃容道:“胡一亭,虽然你是童牧的经纪人,但你未成年,法律上是不能作为经纪人的。按照88年国务院下达的《国务院转批文化部关于加快和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要求规范演出经纪人制度,所以童牧的经济代理还是需要挂靠在我们公司,当然,这只是名义上的,毕竟经纪人没有全权委托书的话,是无权为演员签署任何合同的。”
胡一亭点点头,心想:“这年头到处乱纷纷,有合同又怎样,只要演员一方拒绝,合同根本没有什么约束力。这年头的内地歌手跳槽之频繁,简直和农村庙会赶集一样热闹,中唱公司就曾经因为辛苦培养出的年轻歌手纷纷违约跳槽而焦头烂额,管都管不了,法律合同几乎等于一纸空文。”
他想:“总之,只要鹏城音像出版公司这边守信,我和童牧就仁义到底,如若不然那就走着瞧。”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