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问题(1/2)
九月初,周国巴州刺史宇文温等将领率兵南犯,攻打南岸江防要地西塞山并得手,数万兵马连同水军战船伤亡殆尽,不仅如此宇文温还发出檄文,声讨陈国江州刺史陈叔坚的诸多‘恶行’。
檄文中声称陈叔坚派刺客至西阳行刺,所以周军才再度南下,也就是说宇文温原本想休兵不战,结果被陈叔坚这种下三滥手段激怒,忍无可忍才出兵教训这个狼子野心之人。
西塞山短时间失守让人不可置信,而檄文内容更是让人瞠目结舌,檄文的全文不知何故广为人知,有识之士均为其内容震动。
不是为其中所说陈叔坚买凶杀人这种破事,关注点在于檄文的诡异行文风格、半通不通的语句,还有那种说不出来怪在何处的用不像是‘传统风格’。
众人都在猜测这位独脚铜人脑子是不是有问题,亦或是酒喝多了发疯,如果他自己不识字也就罢了,好歹找个粗通文采的乡学先生润润色,如此莫名其妙的檄文还敢发出来,除了让他自己贻笑大方之外别无它用。
抛掉这个笑话不谈,陈国的郢州局势不妙,农田原先就被周军破坏严重今年颗粒无收,如今西塞山陷落虽然很快就收复,但是江北周军的敌意已经昭然若揭。
周军连自己的秋收都不顾反倒要出兵,关键是陈军已经无法抵挡周军了,除了夏口、武昌这种重兵把手的城池,西塞山要地竟然挡不住周军的袭击,要知道那里可驻扎着兵马数万,又有许多水军战船驻泊。
有水、陆兵力拱卫的西塞山都守不住,那么沿江的其他营寨就更加别说了,新近发生的韦源口戍陷落一事,就说明了人们的担心不无道理。
沿江烽燧、哨堡、营寨个个自身难保,官军风声鹤唳成日里担惊受怕,要守住这些地方那么驻军数量少了没用,多了负担不起,没了水运那么陆路运粮的额外消耗可不小。
长江历来是南朝抵御北朝的最有利防线,有长江天堑在南朝官家可谓是高枕无忧,可是如今江北周军反客为主,接着舟船之利四处袭扰江南陈军,再这样下去局势愈发糜烂。
只有水军恢复实力才能治本,把周军压制在北岸才是最好的办法,至于江州刺史、长沙王陈叔坚如何对那檄文做出回应则无法知晓。
。。。。。。
武昌,樊湖畔。
一座规模不小的水寨里停泊着大大小小数十艘木船,这些崭新的木船是近期才赶制完工的,而岸上造船场里还有许多条未完成的木船。
有的木船接近完成还差桅杆没有竖起,有的只是搭了个架子,许多船匠围着这些木船忙碌着,秋天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倒不觉得太热。
造船场一角,一名年轻的学徒正在和师傅锯木料,他见着旁边无人便将心中疑惑说了出来:“师傅,这造船的木料不是要等干燥之后再用么,怎么刚砍下就拿来造船了?”
“啰嗦,上官让做就做,你瞎操心什么。”师傅低声说道,他这徒弟什么都好就是死心眼,有些事情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其实这没错但是有时候就应该保持沉默。
“可是这样造出来的船用不久...”学徒嘟囔着,新鲜木料直接造出的船用不久这是常识,他确实不明白船场里这么多老师傅为何没人提醒。
“你啊,要学的多着呢...”师傅倒没责怪什么,毕竟徒弟说的没错,砍伐好的新鲜木料其实并没有‘死’,即便是锯成木板或者木条还‘活着’。
新鲜木料必须干燥等到真的‘死’了才能造船,否则用‘活’的木料造船撑不过大半年就要废掉。
那些没干到一定程度的木板、木条浸在水里还会生长,但是各个木板和木条的生长程度会不一样,其后果就是原本笔直的船身开始变得歪歪扭扭,然后原本密封的船身木板之间开始出现缝隙。
若是水线以上出现问题那船还勉强能用,可是水线以下部分可是免不了出现变形和缝隙,而且严重的程度还要大些。
这些问题会慢慢恶化,一开始小修小补还能凑合,但是过了半年就得经常修补填缝,再往后连补都补不好只能拆了当柴烧。
一艘大船的用料不少,要是用新鲜木料糊弄人造船,一年之内船主可是要提刀上门算账的,合格的船匠都要避免用新鲜木料做船,当然给仇家做船那另外再说。
见着徒弟一脸委屈地样子,师傅叹了口气,他见着旁边没人便将其中原委详细道来:官军等不及了。
“周军成日里在江里耀武扬威,一下子袭击西边,一下子又跑到东边攻打烽燧,官军急着要船重建水军。”老师傅说完叹了口气,“上头有上头的想法,你就莫要操心了。”
死心眼的徒弟还是想不通,他觉得水军战船是要拿来玩命的东西,要是用上几个月就漏水,万一那帮军爷不讲理来砍船匠那可如何是好。
再说用这种容易漏水的战船入江,风浪大些搞不好还没接敌船就沉了,到时上头怪罪下来倒霉的还不是他们这些船匠。
“你啊,见识少所以才这么想。”师傅倒没有不耐烦,这年头师傅收徒弟是认真挑选过的,拜了师就得授艺,徒弟把师傅当父亲,师傅也得把徒弟当儿子,所以他得耐心教。
“北岸周国的水军规模可比不上官军,你知道他们突然间冒出这么多战船来是凭着什么?”
“莫非也是用新鲜木料做船?”徒弟问道。
“对头!官军已经打探清楚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