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军心可用(1/2)
叶城南郊,从方城撤退的朝廷兵马在此扎营,这其中大半是豫州总管府军队,因为得知豫州出事,将士们人心大乱,眼见着就要爆发营啸,主帅、豫州总管贺拔伏恩机立断决定撤军,全军移师叶城。
临近黄昏,军营里升起袅袅炊烟,刚在城中结束军议的贺拔伏恩,匆匆出城回军营,如今军中人心不稳,他作为主帅必须坐镇大营,免得诸将处置不当引发兵变。
策马入辕门,贺拔伏恩没有直接去中军帐,而是在营地里步行巡视起来,所到之处大多在生火做饭,而与往日不同的是,许多士兵都沉默不语,亦或是在擦拭兵器。
贺拔伏恩领兵多年,对军中生活再熟悉不过,一般来说每当生火做饭以及用餐时,士兵们大多会三五成群闲聊,也算是排解心情的一种方式。
而现在,士兵们大多沉默寡言,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还有许多人抬头看向南方天空,双眼直勾勾,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不,贺拔伏恩知道对方在想什么,悬瓠出事了,军中将士大多来自豫州总管府军队,家人大多在悬瓠以及周边郡县,此时此刻,将士们在担心家人的安危。
而贺拔伏恩在悬瓠城的家眷,此时恐怕也已凶多吉少。
所幸,贺拔伏恩的儿女俱已成年,随着他来悬瓠上任的不过几个侍妾,即便出事,也不至于香火断绝。
营地中,贺拔伏恩所到之处,士兵们纷纷放下手上正忙着的活,站在两侧默默看着,主帅亲自巡营,若是平日大家必然胆战心惊,生怕出了什么纰漏招来一顿鞭子,可现在大家都无所谓了。
贺拔伏恩见着许多士兵悍然无惧的和他对视,心中并无恼怒之意,他明白士兵们最想要做的是什么,并且从士兵们的眼中看到了熊熊怒火。
也看到了期盼。
士兵们都期望他能带着大家杀回去,收复悬瓠,将那些屠城的畜生千刀万剐,所以接下来的战斗不需要发赏,也不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轻易就能调动起将士们的杀敌之心。
这一切,可都拜西阳王宇文温所赐,贺拔伏恩打了那么多年仗,很难得遇见如此良机,能让全军上下空前团结、斗志昂扬。
贺拔伏恩原为齐国将领,周国攻齐时投降,经历了大象二年那场巨变之后,成了当时的蜀国公尉迟迥之部将,历经多年浴血奋战,成了尉迟氏嫡系将领。
正是如此,隋国灭亡之后他被任命为豫州总管府,整军备战就等着攻打宇文氏的山南地盘,而就在一个多月前,奉丞相尉迟惇之命率军攻打方城,要打开山南荆州的大门。
能否顺利拿下方城,事关尉迟氏能否尽快铲除宇文氏的这一全局布置,重要性不言而喻,贺拔伏恩当然不敢掉以轻心,而这次突然撤军将会直接导致之前布置化作泡影,进而影响全局。
然而贺拔伏恩并未获得许可,属于擅自撤军。
后果很严重,但不撤军的后果更严重,眼见着要发生哗变,贺拔伏恩等不到邺城那边的许可,当机立断下令马上撤军。
豫州总管府治所悬瓠被人偷袭,围攻方城的豫州军将士,其家属大多在悬瓠或者周边郡县,军心大乱之际再不撤军军,就只有不战自溃的下场。
豫州军的主力要是完了,朝廷想要收复悬瓠就得花更长的时间,因为亳州、扬州总管府仓促之下组织援军不会那么快,如此悬瓠就会像一个脓疮,导致豫州局势糜烂。
这样的后果,可比贺拔伏恩撤了方城之围还要严重许多倍。
贺拔伏恩打了几十年的仗,知道轻重,也知道取舍,所以即便未得班师许可也要回军救悬瓠。
然而敌前撤退历来都是十分棘手的事情,若举措不得当,为方城守军察觉,到时候极有可能演变为大溃逃,一旦真的发生这种事情,同样会导致局势严重恶化。
不过这难不倒贺拔伏恩,那晚他安排人敲锣打鼓吹号角,就是要让方城守军以为他们要夜袭,只顾着防守,无暇顾及城外大营具体情况如何。
待到天亮之后守军发觉不对,贺拔伏恩已经带着大军东撤,对方想追也追不上。
大军撤到叶城之后,贺拔伏恩没急着继续赶往悬瓠,首先他要布置叶城的防务,提防荆州军东进。
叶城是叶宛道的东面出口,荆州军要进入豫州地界,就得先拿下叶城,贺拔伏恩要确保这扇大门的安全,才能放心进军悬瓠,方才他在城中召集众将议事,就是安排叶城防务。
与此同时,还派出骑兵往悬瓠方向哨探,为接下来的行军探明路况,免得半路被人伏击。
贺拔伏恩最初收到悬瓠有变的消息时,试图将这个消息封锁,以防止将士知道以后军心动摇,但悬瓠敌军传播消息的手段了得,很快便把消息散布到方城外大营里,闹得众人皆知。
敌人进攻悬瓠,且不论是如何做到,但论目的,明显就是围魏救赵,如今效果不错,导致豫州军被迫撤退,方城之围解除。
而接下来,盘踞悬瓠的敌人肯定不会坐视豫州军兵临城下,也不会就这么仓皇而逃。
围魏救赵的典故世人皆知,而后续的故事却容易忽略,那就是赶着回援国都的魏军,疲惫不堪之际在半路被敌军伏击,全军覆没。
贺拔伏恩不想变成兵败桂陵的魏军主帅庞涓,所以他要慎重。
叶城到悬瓠,距离不过三百余里,早一日晚一日到达没什么区别,贺拔伏恩决定步步为营向南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