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章 靠,侧妃(1/3)
四人就在厢房前的廊檐下坐下,日光和暖,满院的桃树在风中微微舒展。
秦叔宝坐在躺椅上,盖着被子,面色苍白,不时咳嗽。一看就是内伤颇重,且寒毒入侵。
“久经战场,为天下苍生,每战必冲锋在前,每战必身负重伤。此乃真英雄,我戎马之人皆该以此为楷模。”爷爷每每说起秦琼,皆是赞叹不已,但同时亦是惋惜不已。
他惋惜道:“可惜重伤叠,戎马生涯风餐露宿,寒毒侵入五脏六腑,神仙难救。若是他在,怕大唐军事都要改写?”
“如此厉害?”那时,江承紫年少,心高气傲,对于一千多年前的秦叔宝只在京剧与《隋唐演义》里看过。觉得那不过是戏剧的加工。
爷爷却是郑重其事地回答:“你瞧旧唐书,唐书残卷,隋唐志书,以及我江氏一门所收兵书残卷里,秦叔宝所留下的部分军事笔记。那真真是切中大唐军事弊端要害之利剑啊。”
江承紫不信服,后来去祖宅藏书楼研读了一整个夏天,只能惊叹秦叔宝其人真乃军事天才,盖世英雄。只不过江承紫一直有一个疑问:即便秦叔宝在李世民执掌天下后一直缠绵病榻,但若是一心要为大唐出力,这份儿论大唐军事的奏折送上去也不是难事啊。可为何这篇切中大唐军事利弊的精华文章却夹杂在秦叔宝的笔记里,随着他的遗体一并下葬。
再后来,几经辗转被盗墓贼获得,又被江氏先祖在明朝末年重金收购并收藏。
病,并不是秦叔宝没献上这军事良药的理由。
或者,身为左卫大将军的秦叔宝日子并不好过,毕竟历史记载参与玄武门之变的人里并没有秦叔宝。李世民命在旦夕的夺权之战,避开了一直为他冲锋在前的秦叔宝,这本身就是一件蹊跷的事。
年少时研读秦叔宝的手记时,江承紫就曾这样怀疑过。后来,为了证实自己的怀疑,她还打电话询问过正在西北考察敦煌文化的父亲。
父亲是著名的历史学教授,唐史研究专家,有关历史的事,说话做事向来严谨。他听到女儿提到秦叔宝,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他最初喜欢上历史就是因为秦叔宝,而最佩服秦叔宝的人就是他的父亲。
“从文献记载的只言片语来看,秦叔宝应该是一个家国天下的男子,人格高尚,信奉正统。他英雄气概,为人颇为正直。因此,玄武门之变这种不光彩的事,太宗显然是瞒着他的。而他在太宗执掌大唐后,因不曾参加玄武门之变,加上伤病在身,虽掌管了左屯卫大军,并且任大将军一职,但实际上已退出历史舞台。”江承紫清楚地记得父亲的声音不疾不徐,但喜怒哀乐在这语句间流淌。
“那我们家那份儿手札,还真是递不出去的。”江承紫惋惜。
“实际上,突厥之乱后,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太宗心腹军团已建立完毕,里面没有秦叔宝的位置。”父亲斟酌了许久,才回答了这一句。
江承紫听闻,忽然生出一种英雄落寞之感。不由得顺手写下一段话:公元638年深秋,萧索的终南山下,将军府别业中,久病的盖世英雄吐血而亡。
因此,江承紫很清楚地记得秦叔宝死于公元638年深秋,死在长安城外终南山下的别业中,吐血而亡。
如今,是公元628年,眼前这儒雅的男子还要受十年的病痛折磨,于深秋寂寥死去。虽然李恪安慰说一切都不同了,这已不是历史上那个唐朝,眼前的男子未必会死于638年。
可是,正因为历史已有所改变,那么,眼前咳得死去活来的男子很可能提早死亡。又或者因为他们今日来访,让置身事外的他卷入政治漩涡。
眼前的白发将军还在咳嗽,江承紫的思绪却已飘飞很远。神情因方才想到的事,显出疼惜与焦急。
秦叔宝还在咳嗽,方才乐观的秦夫人立马就起身,轻拍他的背,不断为他顺气。江承紫很清楚,秦夫人所做的动作对他的伤与病没有丝毫的作用,只不过是徒劳的动作罢了。
“慢些,平顺些。”秦夫人轻声安慰,神情略担忧,却又不曾将这份儿焦虑与担忧表现在言语动作之间。
过了许久,秦叔宝的咳嗽才算缓了下来,秦夫人松了一口气,小心翼翼地端起一旁放置在小火炉上的汤茶,轻轻倒了一小杯,吹了又吹,还亲自尝了尝,双手递过去,温柔地说:“三郎,来,喝一点汤茶,润一润。”
“不要,苦。”秦叔宝摇摇头,像是个害怕吃药的小孩。
“良药苦口,三郎,你也不怕孩子们笑话。”秦夫人轻笑。
“我也怕苦。”李恪立马回答,还作了一个蹙眉的动作。
“给大将军准备蜜饯好了。”江承紫建议。
秦夫人轻笑,一边哄秦叔宝喝汤茶,一边说:“孙大夫说了,不能吃蜜饯。”
江承紫汗颜,只连连道歉:“是晚辈胡言了。夫人如此爱护大将军,又如何想不到蜜饯呢!”
秦夫人脸红了,娇嗔地说:“谁爱护个没良心的?”
“我喝。”秦叔宝轻叹,接过汤茶一饮而尽。
秦夫人碰过去漱口水,哼了一声,说:“若是个有良心的,若心里有我,还能弄成这样?”
秦叔宝有些无奈地笑了笑,抚了抚额头,说:“阿英,你也不怕小辈们笑话?”
“我说的不是实话么?数落你两句怎么了?”秦夫人一边收拾,一边偷偷藏起方才给秦叔宝捂嘴的帕子。
江承紫是早就闻见了血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