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醉里挑灯看剑(2/2)
宗和张续文都是张学曾的孙辈,和张瀚一个辈份,虽是同族,其实已经很疏远,连“大功亲”也算不上,张学曾早前和张瀚提过,叫这两个孙辈到张瀚身边学着做人做事,这两兄弟都是秀才,年纪不到二十,其实前程远大,张瀚一直以为张学曾在说笑话,谁料真是这般安排,他心中也是十分感动,当下连连点头,答应叫续宗和续文兄弟先到新平堡,在主店跟周逢吉学习。这个安排很妥当,张学曾也感觉十分满意,微笑着点头答应下来。
各人谈到起更前后才纷纷告辞,张瀚送到门口将这些东主一一送别,这几日想必还会有不少铁场的东主前来寻他,风声传出之后,只要稍有智识的都会明白行会的重要性。
孙家叔侄不方便出门,张瀚也不叫他们回城中的住所,留着两叔侄继续谈话。
他叫人温了壶酒,做了几个小炒,和两叔侄秉烛夜谈。
“晋铁在北方的份额可以扩大,但短期内不会扩大太多……”
一边小饮着,张瀚一边稍稍向两叔侄透露了些口风。
“北虏已经消停了几十年。”孙安乐是无所谓的态度,孙敬亭一边向张瀚敬酒,一边道:“其实朝廷管束的也是有些严,僵硬死板了些。铁锅,菜刀,纵使多卖些又何妨,鞑子若是凭这些铁也能犯边,还是咱们的官员和边将无能所致。”
张瀚和孙敬亭聊的越多,越是觉得这人潇洒英挺的外表和气质之下,也是有慷慨激昂和郁郁不得志的郁闷心情。
“孝征兄,”张瀚称着孙敬亭的字,微笑着道:“你说这些话,叫那些食古不化的人听了,恐怕会大生意见!”
“他们?”孙敬亭俊俏的脸上先露出鄙夷之色,接着神色淡淡的道:“若我在意这些人,也就不会帮二叔打理东山会的事了。”
孙安乐向张瀚道:“孝征看着潇洒,其实是个顶真的性子。上次甘肃兵变和宁夏兵变,还有晋南大灾,好些事他都看不过眼,上书朝廷,结果如石沉大海,欲纠合同道一起上书,人都说他是傻子,他一气之下,干脆不再应试,举人也不考了,说实在的,人都说是他帮我耽搁了举业和前程,要我说,他这性子,当了官也是招祸,不如跟着我吃些辛苦,好歹能平平安安的。”
孙敬亭突然道:“张东主,你要出塞,我随你一并去,如何?”
张瀚一征,这一次出塞,他预备要带的人很多,最少也有几十个随员,草原上苍莽一片,地广人稀,现在的蒙古各部占据的地方比后世还要大的多,远到中亚和极北地方,还有后世的新疆宁夏等地,现在俱是蒙古各部占着,东到辽东和大兴安岭,后世的蒙古国和内蒙还有东北三省的绝大部份地方,此时俱都是蒙古人的地盘,女真才刚刚兴起,占领的还是辽东边墙外很小的一块地方,努儿哈赤连叶赫部还没有搞定,自己的统一还没有完全完成,比起和大明硬抗了两百多年的蒙古人,女真人现在还不显山露水,各蒙古部落还有不少处于敌对状态,张瀚的目标客户在蒙古人眼里还只是很弱小的存在,此行风险还是很大,不可控的因素也很多,带着孙敬亭,倒是真不能确保安全。
张瀚用很委婉的语气道:“孝征兄,此行恐怕会遇到敌袭……”
“那便算了。”
孙敬亭有些不悦,说道:“就算我多嘴吧。”
这人的脾气接触多了,果然是很臭,而且也不给张瀚解释的机会,说了一句后,孙敬亭就这么拂袖走了。
“张东主恕罪。”孙安乐看着粗豪,其实为人很细致,再三向张瀚陪了情,不过气氛一坏,酒也不想喝了,时辰也过了二更,也就只得散了。
张瀚回房歇息时,孙敬亭还没有睡,隔着窗看到灯火亮着,这人正倚在窗棂上擦拭佩剑,张瀚看着一摇头,觉得这人还是书生习气重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路过时,听到孙敬亭的吟哦,张瀚又是微微一笑。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