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还是有救的(2/2)
的早晨了!早早的二狗就已经给游志端上来了一碗小米粥。桌上还留了一块木牍(汉代纸张还不是很普遍,这时代大部分还是用竹片木牍写字)!原来这游志已经昏迷了两天一夜了,那长庄庄主郭丰还要回自己的庄上处理日常,所以不便久留,于是同张仲景昨日一起离开了高老庄。/p游志喝着小米粥,顺手就拿起木牍慢慢地看着(还好游志大概看得懂汉代的隶书体)。/p
世侄志才亲启:/p
郭某年长小侄十余载,妄自尊老,还望见谅!/p
侄不慎晕倒弥久不醒,郭某庄上事繁,不便请辞,特同仲景离行。世侄还望保重身体,重整庄园。仲景因早已孝廉在身,于昨日启程去洛阳谋职。仲景已查看侄身,究其病由已非药石医者可救。侄勿要忧恼,虽医者不医,但吉人天佑。吾同仲景商议,现今能救侄者非道玄方士不可。/p
郭有一小儿名曰:嘉。嘉自小体弱多病,术士占卜,非寄养不能长久。小儿现今养于阳翟县南二十里外水云乡玄镜庄德操先生家中。德操先生乃当今名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外界早有“水镜先生“之称。吾与仲景觉得非水镜先生才能救贤侄不可!吾儿现今药石快尽,仲景特备良药数包,贤侄一并带去。吾已书信水镜先生庄上。贤侄勿要忧恼,早些拜访就是!/p
祝早日康复,丰嘱再三,不赘一二。/p
名词解释: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汉代采用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录用人才,西汉朝廷诏举贤良方正,州郡举孝廉、秀才,东汉又增加敦朴、有道、贤能、直言、独行、高节、质直、清白等科目,于此来广泛搜罗人才。/p
张仲景乃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州市)人,汉灵帝时(约公元168~188年)被州郡举为孝廉,开始进入官场。在建安年间(公元196~219年)被朝廷指派为长沙太守。当时张仲景身为太守但他仍用自己的医术,为百姓解除病痛。在封建时代,做官的不能随便进入民宅,接近百姓。可是不接触百姓,就不能为他们治疗,自己的医术也就不能长进。/p
于是张仲景想了一个办法,择定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大开衙门,不问政事,让有病的百姓进来,他端端正正地坐在大堂上,挨个地仔细为群众诊治。他让衙役贴出安民告示,告诉老百姓这一消息。他的举动在当地产生了强烈的震动,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对张仲景更加拥戴。时间久了便形成了惯例。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的日子,他的衙门前便聚集了来自各方求医看病的群众,甚至有些人带着行李远道而来。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生”,于此用来纪念医圣张仲景。/p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