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正本清源(1/3)
组织干部们去监狱和殓葬场参观当然也并非郑少卿的首创。/p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就是要警醒大家学会知足、学会感恩,慎用手中的权力,好好地珍惜自己现在所能拥有的一切。当然包括健康的身体、宝贵的生命乃至自由。/p
一个企业的演变或兴盛或衰退,最先体现在人们的思想和意志上。/p
如果大家普遍地感觉一个企业没有了希望和盼头,这其实是很悲哀更很危险的事情。/p
换句话说,这也和一个家庭过日子一样,道理大抵也都是相似的。/p
除了忙于日常的工作和事务,郑少卿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借着这次干部们刚学习参观回来的契机,迅速地在全体干部职工中掀起一场学习风暴。通过组织全员学习,进一步统一起大家的思想和意志,凝聚力量,稳定队伍。/p
星光出现了一些问题以后,毕竟也是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出现的问题,尽管这些问题只是个性的问题并不具有普遍性的特点,但这些问题如果现在再引不起高度地重视,星光的人心就会彻底地涣散。因为,负面的事件和影响已经深深地刺伤了星光员工的心。/p
如果员工们的精神状态依然无法提振,那么,将会直接造成一系列的恶果,员工会把怨气撒在工作上,效率就会下降,质量也会难以保障,浪费也将会更加严重。/p
总之,理顺不好、平息不好大家的怨言、怨气,企业就没得好。这是令郑少卿万分着急的事情。/p
以前,对公司高层、中层、基层骨干班组长的教育虽然在形式上搞了一些,但也还并不彻底。/p
不少的干部思想上有的仍没有转过弯来,有的干部甚至牢骚满腹、怪话连篇,根本起不到正能量的作用。/p
一线的员工们看到干部们的思想觉悟也不过如此,心里都会有一层阴影笼罩着。/p
经过调研,郑少卿汇集了第一手资料,他决定采取多种形式搞好这次旨在“提升思想觉悟”的学习教育活动。/p
郑少卿上大学时是学中文的。/p
他曾在一部作品中看到过这么一篇小说,说得是一家企业,当官的都利用职务之便中饱私囊,无心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人们看到领导们都这样,也都纷纷效仿,厂里只要是能偷的东西,没用多久都被偷窃一空,导致一个好端端的企业最终破产倒闭,几百人的工厂一夜之间关了大门,工人们没有了收入来源,一家老小仅靠基本生活费过日子。。。。。。/p
同城的一家先前已经倒闭了的化工厂,领导集体腐败,员工们看不到任何希望,也跟小说中的那个情节一样,员工们以偷窃的心理报复企业。/p
一个维修工,伙同门卫人员,将一台价值5万元的电机在一个漆黑的夜里从墙头偷了出去。事件发生后,那家化工厂的保卫部门才在几天后报了案。/p
公安机关顺藤摸瓜,很快破获了这起偷盗案,证实就是化工厂的员工所为。/p
在羁押审讯期间,那名维修工和门卫人员不得不承认,厂子里已经三个月没有发工资了,吃饭、孩子上学交学费都成了问题,不要说父母有病掏钱治病了,钱从哪里来?发不出工资,保险也给停缴了,老人们有病,还得需要自己借钱垫支,至于什么时候厂子里给员工们缴上保险,什么时候才能报销老人们的医疗费,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p
那名维修工虽然承认了自己的盗窃行为触犯了国家的法律和工厂的规定,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才做下了如此糊涂的事。/p
化工厂的盗窃案例,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管理的极度混乱。/p
公安人员审讯那名门卫的时候,门卫痛哭流涕,一个劲地表示着忏悔。尽管他也知道这明明就是监守自盗。/p
门卫无限懊悔地对公安人员说,看到那些败家子们把工厂糟蹋成那个样子,心里就来气,工厂里的一切仿佛都是他们家的,他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p
那家倒闭的化工厂里的领导们几乎垄断了一切,所用的人,无论人品怎样,任人唯亲。这样的管理,这样的企业,迟早要出事的。/p
在上级部门多次召开的有关会议上,主管领导也不止一次地告诫各企业参会的一把手,一定要勇于担当,善待自己的员工,切实管理好企业,给广大员工谋取福祉。/p
郑少卿就把这句话始终铭刻在了心间。他也一直认为,员工都是好员工,他们本身的要求并不高,yù_wàng也并不那么强烈,他们在企业工作,唯一的要求就是盼望着企业有效益,能够每月按时拿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工资。/p
也许收入不一定会很高,最起码,是自己付出了劳动的辛勤所得。那样的话,他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这份工资收入来规划、设计自己的生活。或者省吃俭用每月存一些工资;或者用工资的一部分来偿还银行房贷;或者用来给年迈的父母看病拿药以尽孝悌;或者用于给儿女交齐学费。。。。。。/p
总之,员工们除了唯一的工资来源,没有其他的什么收入。/p
想想当年的自己,不也和他们一样吗。郑少卿总喜欢把自己和所有的员工们来对比,一线的艰辛,郑少卿刻骨铭心。/p
他们所赚取的每一分钱,都是他们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自打走上领导岗位的第一天起,郑少卿曾经发过誓,将来自己无论混到什么程度,打拼到什么地步,即使自己走上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