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家国重任(1/3)
“这里始终是朕的心腹大患呀。”沈黄尊拿着,笔尖沾着朱砂的毛笔,在上面画了一个红圈。/p
然后苦思冥想起来了。/p
“皇上,这么晚了还在操劳国事,真是辛苦了。”/p
“爱卿你来了。”/p
沈黄尊缓缓回过头,看着深夜进来的龙在天。/p
“微臣参见陛下。”龙在天跪下磕头。/p
“免礼,来帮寡人看看,如何应付齐国这个驻马的重镇,这里是始终是朕的一块心病。”/p
“是,陛下。”/p
龙在天起身,来到沈黄尊的身边,接过他手里举的烛火,照亮了地图,他看到了红圈。/p
“原来是力破镇呀,这里易守难攻,每年产出优秀良驹,确实是我们沈国的心腹大患,也难怪陛下烦恼了。”/p
“哎,寡人自登基以来,虽然对外作战,靠祖宗显灵屡屡得胜,也收复了许多的国土,但是力破镇一日不破,则我们沈国终究无法安宁,时不时他们就会来进攻我们。”沈黄尊叹了一口气说道。/p
“陛下不必忧虑,微臣有一妙计。”/p
“爱卿快快讲来。”/p
“陛下听说过合纵连横吗?据史书记载,上古时代的国家们都推行的这个政策。”/p
“寡人知道,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战国中期,齐、秦两国最为强大,其他五国也不甘示弱,与齐、秦两国时而对抗,时而联合。大国间冲突加剧,外交活动也更为频繁,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斗争。“/p
龙在天点点头说道:“陛下真是博学多才。昔日使得,今日也可使得。”/p
“可是,据寡人了解的当时那个时代,有七个国家最为强大,这其中也以楚、齐、秦三国实力最为强大,与现在的形势似乎不同,况且,我们也没有公孙衍、张仪、苏秦这样的鬼谷学派人士。”沈黄尊说出了自己的忧虑。/p
龙在天接着说道:“陛下,合纵就是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连横就是强国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合纵的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连横的目的在于侍奉一个强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p
沈黄尊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道。/p
“最初,合纵与连横变化无常。公孙衍、张仪、苏秦等人游说于各个国家,合纵既可以对齐,又可以对秦;连横既可以联秦,也可以联楚,这就是所谓“朝秦暮楚”成语的来历。而后来的情况,秦国通过变法实力强大,因为秦国的势力不断强大起来,成为其余国家的共同威胁,于是合纵成为六国合力抵抗强秦,连横则是六国分别与秦国联盟,以求苟安。秦国的连横活动,目的是破坏六国间的合纵,以便孤立各国,各个击破。”/p
沈黄尊点点头说道:“爱卿有什么想法直说无妨,寡人想听一听。”/p
“公孙衍曾于当年318年联合魏、赵、韩、燕、楚五国攻秦。根据上古的典籍《孟子·滕文公》下记载,当时的人称赞:“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p
“后来苏秦和赵的奉阳君李兑也联合五国攻秦,使秦被迫废除帝号,这在当时是很令人震惊的事情。”龙在天说道。/p
“陛下,可知道合纵、连横的名称来历吗?”钟浩然说道。/p
“这个寡人但不清楚,请爱卿赐教。”沈黄尊说道。/p
“陛下真是好学,是个圣君呀。”龙在天适时的拍着马屁。/p
“根据上古的史书记载,马陵之战魏军大败,实力已不敌齐国。魏惠王为避免遭齐、秦夹击的危险,于是接受相国惠施“以魏合于齐、楚以案兵”的策略。但这一政策的实施始于魏国马陵之战失败之后。但当时张仪在秦推行的连横策略取得了更大的成功,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使秦惠王“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散六国之从(纵),使之西面事秦”。/p
龙在天继续说道:“真正达到了通过连横政策的推行而兼并土地的目的,合纵连横的斗争适应了当时国家形势发展的需要,对当时的各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也就是说合纵连横运动是上古时代国家与国之间产生的一种外交策略。那个时代,被称为诸侯的属地,都先后称了王。但这些称王的国家,除宋和中山两国外,都是万乘的大国,其国力与当周王室相当。这些大国原本是西周王室的诸侯,有的甚至是诸侯国中的卿大夫(如三晋的韩、赵、魏)。它们发展成为“万乘”的大国,是在不断吞并周围小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小国的消失,大国间的斗争,已不是争夺对小国的领导权,而是关系到大国本身的存亡。较强大的国家力图削弱并逐步吞并较弱一些的国家,较弱一些的国家为自身的生存,就互相联合起来抵抗强大的国家来侵。抵抗一经失败,又纷纷转向强国以图自保,于是,“合众弱以攻一强”的“合纵”策略及“事一强以攻众弱”的“连横”策略就应时而提出。”/p
“爱卿的学识也十分的渊博呀。”沈黄尊赞叹道。/p
“不敢不敢,与陛下比起来,微臣只是叼天之光。”龙在天说道。/p
“哈哈哈,龙爱卿现在说话,越来越像沈将军了,这不刚才看了你的折子,才知道沈爱卿平时这么轻浮。”沈黄尊笑着透露着一股威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