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前往涿郡(1/2)
宴罢,与宴诸位纷纷辞别,崔烈也带着崔博返回了崔宅。/p
“阿博乃吾家麒麟子,寻常乡儒岂可教之,当寻大儒。”崔烈说到这叹了一口气,“可惜扶风马季长仙逝,不然可拜其为师。”/p
崔博太爷爷崔瑗曾与马融交游,崔烈也贵为二千石,与马融也有交情,马融若在世,崔博要拜他为师也不难。/p
崔烈竖起三枚手指,道:“高密郑玄,涿县卢植,京兆赵岐,荥阳服虔,陈留蔡邕。”一口气说了五个名字,顿了一下,“此五人皆海内大儒,雅量高才,可为师矣。”/p
这老爷子对自己真的是宝爱有加啊,而且人脉圈也太广阔了,崔博心中惊涛骇浪,一时无以言表,赵岐、服虔他不知道,但是郑玄、卢植、蔡邕可都是赫赫有名的学者。/p
俗话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可是郑玄这位大佬不同,黄巾军见其皆拜,而且他的老家高密都因此避免被黄巾劫掠。/p
卢植就不用说了,一个学者教出来俩不爱读书的诸侯。/p
蔡邕通晓经史子集,又善辞赋,还续写《东观汉记》,创飞白体,这些崔博都是有所了解的,而且其女儿也是历史名人蔡文姬。/p
能与这三人并列,那两位怎么着也得是学术界泰山北斗哇。当即崔博压下心中喜悦,低声道:“多谢大父,小子唯大父之命。”/p
崔烈思虑了一番,说道:“吾,代郡守,卢子干涿郡人氏,吾闻卢子干已然回乡,欲在涿县课徒授课,你先回去准备着吧。”/p
言下之意不喻而明,你小子直接去涿郡找卢植学习去吧。/p
崔烈此时显然是有些乏了,坐在上首呵欠见天的,崔博好生感谢了崔烈一番,告别离去。/p
回到家里,崔博就搁那思忖着,这是要让我拜卢植为师呀,天要我跟大耳朵、公孙白马做师兄弟?这俩虽是卢植弟子,但都是只会打仗的货,没听说过他们学问多精深啊,会不会给我带偏?/p
不过能与历史名人为伍,崔博还是很心甘情愿的。/p
既然算是敲定了,那拜师之事可以暂且不提,准备收拾收拾就完事儿了。/p
于是乎崔博开始收拾东西,准备与崔烈北上。他望着书房茫茫多的竹简,蛋蛋隐隐作痛,这尼玛五车都装不下,难道真的要因为家境贫寒对它们说告辞吗?/p
哦不,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大汉崛起而读书!万一天怜见,咱整出个读书系统,那岂不是美滋滋?/p
这些书算是崔氏先祖传下来的宝贝,世家之所以经久不衰,其一便是世家垄断着教育资源。崔家也是如此,崔氏家传《左氏传》,崔寔文宗,崔烈北州名士,家中典籍更是多的数不过来。/p
为何高门显姓,多有三公九卿,平民百姓,难有二千石?正是因为汉以经学取仕,而知识只掌握在少部分人的手里。/p
太学如独木桥难以通过,郡学也不是那些佃农、流民能够得着的,私学要受束修,且不能直接入仕(当个地方小吏应该没问题)/p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衣食尚不足,如何向学?/p
教育顽疾暂且不提,崔博实在是真的懒得抄书,于是乎便打算找崔烈,让他给出个法子。/p
翌日,崔博一早便前去拜访崔烈,诉说书籍难运之事,请求崔烈帮忙。崔烈当即应允,并告知明日启程。/p
原来有钱人真的可以为所欲为。/p
眼瞅着一行车队,七八架舆车,为首一车皂盖,朱两幡。看着舆车浩浩荡荡地开往自己家,崔博流下了贫穷的泪水。/p
今日崔博才知道,自家有一个巨富的从大父。/p
至崔博家门口停下,几名驭者下车,崔博见一驭者,大奇之——好一个魁伟汉子,生的是头大肩宽,眼大眉浓,再加上北地之人的高身量,搁后世拍三国演义也得是个猛将兄。/p
“敢问君之姓名?”崔博装作随口一问。/p
魁伟男子正准备进屋搬物件,听见崔博叫他,回过身一拱手,道:“崔郎面前,不敢称君,仆乃河间张表。”/p
嗯?崔博皱了皱眉头,仔细想了一下对这个名儿也没有印象。/p
张表看在眼里,以为这位小郎君对他不满,眉头紧锁,崔烈曾多次提及这个崔小郎君,惹不起惹不起,张表暗道不妙,恭敬地开口:“可是崔郎觉得何事不妥?”/p
“奥,没有,我见君生的魁伟,何不从军,报效国家?”崔博见其误会,道出实情。/p
“仆亦愿从军,尽杀胡狗!”说到这里,张表咬牙切齿,须发皆张,却又像想到了什么,叹了口气,“仆非是惜身,实是家有幼弟,吾不畏死,独畏幼弟受苦。”/p
估计是崔烈家的雇工,崔博也没细问其中故事,揭人伤心事,实非他之所愿。当即朝他一拱手:“装车诸事,多劳费心。”/p
“不敢不敢,职责所在。”张表说完又一拱手,转身干活去也。/p
崔博摸了摸鼻子,难道我是吃人的幼虎么,怎么一个个恭敬得不得了。崔博也没去帮忙搬书,他这个身量力气怕是要帮倒忙,跟管事交代点事,就回自己屋里收拾衣物行礼了。/p
崔博自己的行李倒是不多,书倒是装了好几车,这时候还没有印刷术,获取途径除了传承,就只有抄别家的典籍,还真没啥获取书籍的途径。/p
翌日,崔博随马车先行至崔烈家中,只见崔烈身后跟着一人。/p
“此我子崔钧也,是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