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1/2)
朝廷要到初十才解封。/p
初五一大早,就有宫人来报,说戚桓戚大人和韩国世子一大早就进宫求见皇上了,皇上在皇贵妃出,就让戚桓到了太子这里。/p
太子惊讶了一下,不知道是什么急事可以让戚桓一大早就进宫,赶紧让人将戚桓两人带到书房,他随后就到。/p
太子刚到书房,还没来得及坐下,就听到戚桓说:“太子,张侍郎死了。”/p
……/p
昨日韩丹清匆匆找到他,开口就是,张侍郎死了。/p
戚桓衣服都来不及换,就跟韩丹清去了大理寺牢房。/p
路上,韩丹清跟戚桓解释事情的来龙去脉。/p
张侍郎作为灾银被抢案的关键人物,戚桓自然是派人严加看管。/p
也许是一直都没有出事,看守的人放松了警惕。/p
今早看守的人给张侍郎送早饭的时候,人还好好的。/p
到了晚上送晚饭的时候,送饭的人见张侍郎低着头坐在墙角,一开始的也没有在意,放下晚饭说一声“开饭了”就走了。/p
过了一段时间,去收碗筷的时候,发现饭菜没有动过,送饭的人喊了好几声,张侍郎都没有反应,这才觉得不对劲。/p
打开牢门,衙内走到张侍郎身边,试探着将手指伸到张侍郎的鼻子下面,才发现张侍郎已经没有出的气了。/p
衙内自觉大事不妙,赶紧报了上去。/p
大理寺收到消息,立马派人跑去戚府送信,半路上遇到韩丹清,说了一番,韩丹清调转马头就往戚府去了。/p
戚桓跟韩丹清很快赶到了大理寺关押张侍郎的大牢。/p
张侍郎还是原来的样子,不知情的人只以为他只是坐在那,根本不会发现人其实已经死了。/p
戚桓伸手将张侍郎的头抬起来。/p
张侍郎神色安详,只是脸色青黑,显得有几分恐怖。/p
韩丹清也蹲下,语气有自己奇怪:“看着像是中毒。”/p
张侍郎在关进来之后就被搜身过,还是韩丹清他替张侍郎搜身的,他很确定张侍郎身上没有能够藏毒的地方,就算有,他早就搜出来了。/p
但是如今张侍郎却中毒死了。/p
戚桓站起身,掏出手帕一边擦手一边问道:“这几天张侍郎吃的饭菜是什么?”/p
负责送饭的人也在,回答道:“这几日都是小的给张侍郎送饭,送的饭菜也是大理寺安排人统一做的,其他犯人跟张侍郎吃的都一样。”/p
但是只有张侍郎死了。/p
问题不在饭菜上,戚桓又问道:“最近有没有人来见过张侍郎,跟张侍郎说过话?”/p
看守大牢的衙内想了想,摇头:“张侍郎进来后就没见外人来见过,倒是昨天常少卿带人来牢房视察,在张侍郎的牢房门前站了一会儿就走了。”/p
见戚桓表情有异,衙内怕这个大理寺卿怀疑常少卿,多嘴道:“不过当时一起的还有几个衙内,常少卿只是站了一会儿,也没有和张侍郎接触,更没有说话!”/p
戚桓看了衙内一眼,没有说什么,转而问道:“张侍郎有没有留下什么东西?”/p
衙内也不知道戚桓是个什么想法,但也不好多说,见戚桓问起其它,忙应声:“有有有。”/p
将一张纸递给戚桓,衙内解释道:“这是在张侍郎旁边发现的。”/p
韩丹清:“张侍郎哪里来的纸和笔?”/p
衙内:“这时今早张侍郎让送的,小的见张侍郎只是要纸和笔,小的就找来了。”/p
说到这,衙内有些害怕:“大人,我是不是做错了?”/p
韩丹清摇头。/p
这也怪不到衙内身上。/p
张侍郎虽然被关进了大牢,但是皇上还没有说要怎么处置,张侍郎依然有官职在身,有什么要求,只要不过分,衙内自然应承。/p
戚桓接过纸张打开。/p
是一封告罪书。/p
上面说张侍郎因为徐尚书在户部对右侍郎青睐有加,觉得徐尚书偏心,积年累月下来,心中对徐尚书的不满达到了巅峰。便想从这次灾银下手,陷害徐尚书。/p
张侍郎先是找人假扮流寇在双子岭打劫,要是成功了,他手上就能有一大笔银子,若是失败了,就让流寇供出他,再由他供出徐尚书,拉徐尚书下马。/p
上面还提到了秀才,张侍郎一直在找人模仿徐尚书的字迹给他写抢劫灾银的来往书信,把徐尚书“吩咐”他抢劫灾银一事捶死。/p
只是一直都找不到让他满意的,直到遇到了秀才,模仿出来的字迹,恐怖连徐尚书自己都看不出差别。/p
张侍郎对秀才模仿出来的字迹非常满意,等秀才将“证据”模仿出来后,张侍郎又收买了徐尚书身边的一个随从,将徐尚书的私印偷出来,用完又还了回去,神不知鬼不觉。/p
张侍郎交代,他敢这么做,是因为徐尚书是“主使”,他只是不得不听从上司命令而已,伪造的信件中还有张侍郎劝说呢话语,只不过徐尚书一直“一意孤行”。/p
这样到最后判罪,徐尚书可能逃不过满门抄斩,而他这个被迫同流合污的人,最坏也只是流放。/p
计划很顺利,徐尚书连这个春节都没过好。/p
上面最后写到,他被关进大牢后,只有他一个人,就想起了以前的事情。/p
徐尚书是个好上司,虽然偏爱右侍郎,但对他也不错,只是有了比较,他才会不满足。/p
张侍郎开始后悔这样设计陷害徐尚书,而且想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