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神秘的两个人(1/2)
第二天一大早,文飞阳吃过早饭之后,向招待所的服务员问清楚了去丁蜀镇的路。
紫砂壶是宜兴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其制作始于明朝正德年间,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就在宜兴的丁蜀镇。
文飞阳知道几十年以后,紫砂壶在拍卖市场上行情看涨,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
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
制作原料为紫砂泥,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明朝的供春。
紫砂从明代始至今,享誉海内外,铸就了一大批紫砂名家。
文飞阳记得张国力、邓洁两个人,在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里,就特意拍摄了一集《紫砂记》。
在这部戏里,制作紫砂壶的名匠张鸣远的冤情,就是从进贡到皇宫里的紫砂壶引起的。
文飞阳明白,自己现在到了宜兴,就不可能不去看一看紫砂壶,这是因为宜兴紫砂壶的名气和历史,实在是太大、太长了。
文飞阳不知道,宜兴紫砂还有一个别称,那就是“富贵土”。
传说从前在宜兴的大街上,有一个和尚沿街叫卖:“富贵土,富贵土,谁买富贵土?买了富贵土,金银财宝随便数?”
在宜兴大街小巷流连忘返的文飞阳,他发现在这里除了马路陶瓷市场,还有许多的卖宜兴紫砂器皿的小店。
马路陶瓷市场摆放着的大多为日用陶器,文飞阳发现有缸、坛、砂锅、花盆等,他看了看觉得不仅美观大方也质坚耐用。
而卖紫砂器皿的小店分却是为了两大部分,有精品店和普通小店二类。
小店内柜台上陈列的那些样品中,文飞阳看见紫砂壶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摆放更多的是紫砂砂锅。
文飞阳在旁边观察了好几家小店的生意,发现卖的最快的不是紫砂壶,而是紫砂砂锅。
一分价钱一分货,这句话用在紫砂壶上绝对是名不虚传。
精品店和普通小店的价格,那真的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二者中间的差距确实是令人瞠目结舌。
名家制作的紫砂壶价格最高,文飞阳询问了一套(一壶六杯)名家制作的提壁茶具,价格达到了1300多元。
最便宜的是那些普通的工匠制作的紫砂壶,根据大小、样式、造型等因素,价格从几毛钱到最贵的也就是2、3块钱。
在大街上溜达完了以后,文飞阳来到了宜兴紫砂工艺厂。
宜兴紫砂工艺厂是整个宜兴县城内,制作紫砂壶和其它紫砂器皿最大的地方。
在工艺厂里,文飞阳一口气下了300把紫砂壶的订单。
300把紫砂壶的订单,让厂长顿时大吃一惊,赶紧问他还有什么其他方面要求。
“我的要求不高,就是这300把紫砂壶是什么人制作不要紧,必须要全部仿制历代名壶,一壶一样,不得重复。”
双方签订合同后,文飞飏立刻就支付了500元的定金,并且留下了京城办公室的电话。
为了表示对文飞阳这个大客户的感谢,厂长还特意把顾景舟亲手制作的一把紫砂壶,赠送给了他。
从紫砂工艺厂出来后,文飞阳觉得在丁蜀镇也没有什么其他事情了,就准备乘车离开这个地方。
在路边的一个小饭店吃饭时,他突然看见了两个人,从对方的穿者打扮上,应该不是国内的游客,好像是从外面来的。
文飞阳走过去与对方搭讪,简单的几句话以后,就弄清楚了他妈两个人的来历。
原来其中的一个是大湾人。另外一个则是日本人。
文飞阳凭着一种直觉,感觉这两个人来宜兴的丁蜀镇,肯定是与这里的紫砂壶有必然的关系。
为了证实自己的直觉是否正确,同时,文飞阳也非常想弄明白,他们二人来丁蜀镇的真实目的究竟是什么。
所以,文飞阳暂时决定不走了,在他们身后远远地跟着,看一看这两个人要去哪里。
文文飞阳发现这两个人似乎对丁蜀镇并不陌生,他们没有去大街上的精品店或者普通店,购买任何的紫砂用品。
而是一边走,一边东张西望的观看着路边的建筑物。
看他们的样子,好像是在寻找什么地方。
文飞阳之所以会这样想,是因为他发现这两个人,会走一走、停一停,连说带比划的向路人打听着什么。
走着走着,文飞阳发现自己跟着他们两个人,不知不觉的来到了一条小巷子里。
小巷子里的路不宽,也就是不到二米的样子,现在也许是吃午饭的时候,小巷子里来来往往的人不多。
文飞阳躲在一个拐角处,看着他妈两个人走进了一个院子里。
等到他们的身影不见了以后,文飞阳方才轻手轻脚的跑了过去,也赶紧跟进了这个院子里面。
眼前的院子看起来不算是特别大,有正房和左右两侧的配房,一眼就可以看见所有的地方。
院子里面没有人,文飞阳正在不知道往哪里走时,突然间,他听到正房里传来一阵激烈的争吵声。
从争吵的声音上判断,除了那个大湾人,还有那个日本人,好像还有另外一个人。
他们争吵的声音时高时低,文飞阳听不清楚他们争吵的内容是什么。
不过,根据供春、紫砂壶等关键性的词语,文飞阳分析他们三个人,争吵的原因大概是紫砂壶。
此时,文飞阳心里面升起了一团疑云,一个大湾人,一个日本人,一个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