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登闻鼓响,百官入朝(2/2)
,许多制度都直接承袭自元朝,如中书省、御史台等。但朝会制度,却不徇元制。
元代朝会极其简略:每日则宰执入延春阁及别殿奏事而已。
应该说,元朝的朝会规则有利有弊。
有利之处,便是皇帝和宰执只要达成共识,就可以形成政策,简单有效,成功避免了文官们无休止的哔哔。
弊端却是范围极小,时间地点都不固定。
元代的御前会议,有权参加会议的只有中书省、御史台、宣政院、枢密院以及怯薛近侍,寥寥数人而已。
无疑,这样的小朝会很不利于扩大皇帝的威仪,也堵塞了言路。
而朱元璋对元失其鹿的一个最重要经验总结,就是权臣蒙蔽,皇权无法下移。
他自然将其视作弊政而予以彻底改造。
因此,朱元璋建立大明政权之后,便极力推行大朝会,京城但凡有点品级的官员,都能参与大朝会。
如此一来,皇帝威权自然得到很好的扩张,百官的言路也由此敞开。
但是,明朝大朝会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那就是稍有争议,整个朝会很容易沦为菜市场,争议双方从争论朝政发展到人身攻击,进而大打出手。
有鉴于此,明朝朝会经历了两次大变。
第一次,洪武十三年太祖废相,原有政体解除,早朝的性质及功用也因之而变。
第二次,明英宗朱祁镇幼年即位,规定须进日并制件畅读,并且每次上奏件数不可过多。
状态提示: 第12章 登闻鼓响,百官入朝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