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电车难题(1/2)
如何有效的预警水库和河道的决堤,提前疏散处于隐患中的群众?
如何以现有的水库和河道为根基,进行有序的泄洪?
如何将城市内的水患排到高于城市地面的郊区?
这是分析小组也是省领导核心目前面临的最严重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属于管理问题,仅依靠水库和河道旁边的水文工作站和管理人员是远远不够的,中原省接近上亿的人口,没有省市级领导的统一部署,仅靠当地官员很难组织的了十万人规模的转移和安置。
所以一方面需要当地领导能够深入现场,有效完成居民转移工作,另一方面需要省里或市里尽快拿出基于全局的统筹规划。
第二个问题就属于技术问题,需要大量水文工作者对现有地上河道进行统一分析,优化水流配给模型,但这需要大量的时间。
第三个问题属于物资问题,这戳中了河洛市内目前最大的痛点,救生物资不够,抽水装置不够。
救生物资的不足,导致公安人员缺乏安全有效的设备救助市内处于危险境地,缺水缺食物的居民;抽水装置不够,导致多余的积水无法排出,地下水位的不断升高,已经淹没了大部分的地铁设施,积水已经来到乘客们的胸口,甚至蔓过了头顶,连供于呼吸的氧气都变得弥足珍贵。
分析小组以水文工作为主,顾不了其他,他们现在重心全面放在了第二个问题的解决上。
电子科技大学的教授此时将原本参与水文会议的众多教授拉进了同一个线上的会议室,与原本在办公室里以廖弘为首的气象学与水利工程学教授展开激烈的讨论。
方舟和萧泰宇几人,因为级别太低,且与水文学隔行如隔山,没有任何插嘴的余地。
廖教授好心叫他们先去吃一点食物,顺便给他们打一点回来。
这种灾情时刻,伙食不比以往。
即便是平时以各种福利着称的公务员食堂,此时可供选择的菜品也寥寥无几。
一打听才知道,食堂的果蔬肉蛋都是由附近的菜市场每天新鲜配送,昨天由于大雨的原因,冒险送过一次,今天已经停止供给了。
库房内的蔬菜吃一点少一点,晚饭也多以汤食为主。
方舟在路上一直在和专家思考同一个问题,如何在平原地区借助水坝群完成洪水的资源联合调度?
要想完成工程学实际问题的求解,必须先将问题简化,转变为数学问题建立模型,再增加其他的干扰因素,完善模型。
这才是一个拥有数学思维人的求解。
而不是像办公室里一群教授们一个水库一个水库的查阅资料,直接着眼于全局计算运载力和洪水转移能力。
用尽全力进行思考的时候,身体的能量消耗便会变得飞快,方舟来到食堂端了一碗烩菜汤,要了两个馒头,飞快的塞进嘴里,嚼都不嚼就咽了进去。
旁边的萧泰宇还没吃上两口,便看到方舟端着碗又想去窗口打一份,顿时有些傻眼。
不过打饭阿姨似乎也看到了方才方舟的大胃口,食物短缺的时候就怕预见这种大胃王,于是好心提醒道:“小同学,吃慢一点,这么快对肠胃不好。本来食堂要求对每个人限量一碗,阿姨破例给你多打一碗,你慢点吃。”
方舟想了想,问阿姨旁边的馒头管够吗?
得到阿姨肯定的回复过后,一口气扎了六个馒头,端着汤走了回来。
飞快的吃完这些,胃里终于有了些感觉,可能...五分饱吧。
此时萧泰宇才刚刚咀嚼完一个馒头,天府那边的以米饭为主,还吃不太习惯北方这边的面食。
方舟用旁边的一次性饭盒,打了四份烩菜,先一步走回了会议室内。
几分钟不见,参与会议的教授人数进一步加大,此时线上会议室里足足有五十位水文方面的大佬在办公桌前,连线这里的指挥中心,共同为疫情出谋划策。
没有方舟可以打下手的地方,索性便回到自己的工位,拿起一沓厚厚的a4纸,开始思考方才所想的洪水资源联合调度模型。
方舟最初想到的是三峡大坝,这座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设计全长约3335m,坝顶高程185米,投资千亿,修建了长达十二年的时间。
它凝结了无数水利工程师的心血,以独特的五级梯进实现了大型船运上下往返的功能。
同时他的泄洪能力也达到了世界上最顶尖的标准。
要想将三峡大坝拆分为中原省内三十多座水库群的泄洪模型,必须精准了解每一个水库的深度、宽度和河道走向。
方舟并没有向专家们去要数据,自己在电脑上翻墙进入古格地球下载了整个中原省的水域流向图和水坝位置的高程图。
下载安装了一个glpper的破解版,读取高程图将其转换为各种以等高线为主可视化二维图。
不同水库的深度借助高程图可以直接得出,不同河道的宽度和长度借助等比例古格地图获取数据。
水库的泄洪能力暂时未能通过网络渠道获得,但可以根据坝面宽度和水坝所开圆孔的直径和数量大致估算得出。
将所有的数据准备妥当,剩下的便是根据一维的水动力学模拟,以各区间洪水来源作为输入,考虑蓄洪控制水位,利用闸孔出流公式,建立出一个最短时间泄洪的模型。
当然,方舟同样开了一些外挂,用于辅助水利书籍知识的回忆和水文调度模型的建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