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兵进宿迁(1/2)
天蒙蒙亮时,大军来到了宿迁城外三里一个村子里。/p
日行百里,人困马乏。/p
“拜见太子!”火云居领着两个密探拜道。/p
因为宿迁是宋军后方第一城,这里明军密探猬集,火云居便是其中一个头目。/p
下令诸军抓紧时间休息后,方天定问道:“可查探清楚,宿迁城内到底囤积了多少粮草?”/p
火云居道:“虽未亲见,然根据往来船只推算,应有百万石,只是粮仓戒备森严,我等不能确定运入的是否为粮草。”/p
方天定沉吟片刻,问道:“可以确定宿迁城内只有一万厢军么?”/p
火云居道:“还有一千禁军驻守粮仓,这一部颇为精锐,守卫严密,我等无机可乘。/p
除此之外,只有厢军一万,战力低下,不足为虑,我等反复核查过,绝无错误。”/p
童贯也不是白痴,自然不能让厢军看守粮草,不然定是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局面。/p
所以,必然要派禁军驻守。/p
只是一千兵,并不足为虑。/p
方天定下定决心,道:“你立刻回城,纠集内应,助大军破了宿迁。”/p
火云居匆匆而去。/p
众军兵把节约的干粮喂饱了马匹,又补充了饮水,就地休息。/p
各将齐聚方天定周围,仔细研究着情报和地图。/p
烧毁敌军粮草,迫使敌军退兵,是战争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p
历史上,此类战例数不胜数,最着名的,便是官渡之战中曹操烧了袁绍的乌巢,从而一举决定了天下大势。/p
赵宋把百万石粮草聚集在宿迁,而且防备不严,方天定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p
烧了这些粮草,泗阳城下宋军没了吃的,只能撤退。/p
到时候,明军衔尾追杀,定能大获全胜。/p
不用追杀,只要赵宋军队撤退,哪怕全须全尾地都退了回去,在战略上,明军就已经大获全胜了。/p
因为这一结果,已经告诉了天下,赵宋打不过方明。/p
人心立刻由宋转移到明上来。/p
便如乌巢被烧,河北四庭柱之二张合、高览并无数军将立刻投降曹魏一样,赵宋所属,除了极少数死忠和宋江这般有仇的,肯定都是闻风而降,甚至主动潜逃。/p
哪怕赵宋还可以阻止反击,却也无济于事。/p
人心所向,即天命之所在。/p
得人心者,得天下!/p
之所以现在才对宿迁下手,一是因为宋军初至,锐气正盛,不宜轻动,且野战需要骑兵;二是赵宋粮草还在转运,宿迁城内粮草不多,不是下手的好时机。/p
现在,宿迁城已经养肥,可以杀了。/p
宿迁城中,因为储存大量粮草,原本的官仓不足使用,便把附近民宅一并征用了。/p
所有居民迁出,周围隔开防火道,军兵巡绕,严禁闲杂人等靠近。/p
因为想核实具体的粮草数量,也是看是否可以放火,明军已经在这里损失了十多个密探,都是不由分说被砍了的,可见这部禁军守卫之严。/p
朦胧晨光中,一队宋兵由一裨将领着,不疾不徐地巡视着。/p
走了几步,对面过来一队宋兵,同样一个裨将带着。/p
那将问道:“韩世忠,可有异常?”/p
方天定若听到这个,定然吃惊。/p
韩世忠可是名传后世的良将。/p
韩世忠,陕西省绥德县人,字良臣,其人身材魁伟,勇猛过人,出身贫寒,18岁应募从军,英勇善战,胸怀韬略。/p
因征讨西夏立功授为小校,本来准备随同童贯北上伐辽,只是明国兴起,只能随同大军南下。/p
若是没有方天定,韩世忠会生擒方腊而更进一步,接着又在庆功宴中结识梁红玉,留下一段千古佳话。/p
此时嘛,这些都不可能发生了。/p
包括他后来取得的黄天荡大捷和大仪镇大捷,以及一系列功劳,自然不会再有。/p
按照目前的局势,韩世忠还想封王的话,可能只有投效方明这条路好走。/p
只是目前,他并不大瞧得上明军。/p
虽然前方连连损兵折将,不断传来失利的消息,可他于后方保卫粮仓,并未接战,自以为前方将士无能,才被贼军得手的。/p
韩世忠道:“未有异常,王渊,我打算请调去前线平贼,你如何打算?”/p
王渊也是个良将。/p
王渊善骑射,勇谋兼备,他与韩世忠一同应募伐西夏,屡立战功,被朝廷授以熙河兰湟路第三将部将,权知巩州宁远寨。/p
其现在的官职,和韩世忠相差不多,也是裨将之列,只是中层军官。/p
他在南宋中,虽然对金交战不多,但是平贼,真的是无往而不利。/p
此刻困守后方,也是不耐烦。/p
王渊看向身后,道:“你又不是不知我等任务,如何能够轻离。”/p
韩世忠道:“贼军未必回来,空守无益,不如另谋他法。”/p
王渊道:“童相对闻参谋言听计从,他定下的方略,我等又能如何,没看到将军一直在粮仓内蛰伏?”/p
韩世忠闻言苦闷,不复再说,继续领兵巡视去了。/p
若是知道城内部领禁军的是这两个人,方天定肯定要认真思考是否进城。/p
可惜,密探并未打听的到这个消息,方天定也不得而知。/p
此刻,大军休整完毕,都已准备就绪,只等城头信号起,立刻抢城。/p
火云居利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