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犀利的问题(1/2)
姚佳忆后知后觉才醒过来,一直等到那些记者入场就坐,把前几排的阶梯座椅都填了满,她才回过神。
真是慌不择路啊……自己怎么会问出那么蠢的问题呢?!谁见过记者会中,参与者不回答问题,却让现场工作人员强硬打断采访的?虽然说会场会设置这么一个工作人员,但那也不过只是一个形式罢了,多半是意思意思,根本不会有人真正用到这个位置上的人。
敢开记者会的人,要不然就是胸有成竹,十分有底气。或者就是被逼无奈了,实在没有其他的路子可以走,只能选择记者会这种形式。
前者完全不怕记者提问采访,有百分百的把握能应对任何状况,被问到尴尬或者敏感的问题也可以坦然自若地岔开。这不需要工作人员去帮腔,更不需要有人来打断记者会的节奏和氛围。
后者是底气不足的状态,本身先心虚,也十分急切,盼着能通过一场记者会来改变自己所处的境地,能对当前的局面有些积极的影响。这样的心态做了基础,那主办方对于记者的态度就很微妙了——多半是有些殷切的,因为有所图谋,所以还会有低下的讨好。这种情况下,更是不能得罪记者了,免得再生事端,把原本就糟糕的局面给搞得更复杂。所以不管记者提出什么问题,主办方都要尽量去回答,不能让工作人员扫了记者的面子。
寻常状况是这样的,要到了凌梓良的记者会上……
肯定是前一种情况,凌梓良有绝对的把握去应对这些记者,他有这个能力去控制场面,丝毫不用担心出现什么变故。更何况,这是在他的地盘上,周围是他的人,也始终处在他的调动之下,一切都按照他的想法去发展。
真要说相对关系的话,其实算是记者有求于他,记者是处在一个低下的位置。现在坐在这里的人都想拿到和他、和集团、和梅迪契家族有关的信息,但凌梓良本人却可以选择说或者不说,有权力决定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讲,更能够凭借自己的心情决定讲给谁听。
他的选择范围太大了,这就形成另一个市场,他是唯一拥有商品的那一个,这些记者作为买家,自然是要哄抢的。更何况这唯一的卖家还是块难啃的硬骨头,背景后台强硬,不是等闲之辈能去硬碰硬的。
所以凌梓良要开记者会,这是很轻松也很简单的一件事,没有那么多顾虑。姚佳忆作为一起出席的人,其实根本不用恐慌,不用担心自己回答不上来,也不用怕自己说错话。反正有凌梓良在,他一定能撑起来,能顶住所有的压力,可以面对任何一种突发状况。就算自己真是贸然失口,以凌梓良的反应能力来说,他肯定能救回来。还有ben在旁边做周全,绝对不会让不该出现的话流传出去。
结局是早就注定好的,所谓记者会也近似于走过场,不会有意外,也不会有变数。凌梓良只是借此机会,当众讲一些他想说的话,也表明他对一些事情的态度……姚佳忆自知拦不住他,动摇不了他的决心,对此束手无策。更何况是那些记者呢?
姚佳忆是太过紧张,一时之间没想到这其中的条条框框,顺嘴就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惶恐和不安。但凌梓良该是蛮沉静平淡的吧?他怎么会不知道这些习惯,又怎么会没看出来自己的失常?
那他干嘛要顺着自己的话去讲?明明差了十万八千里,根本就不会发生的事情,他还认认真真地给应了下来,好像就是自己说的那么回事似的。
是来不及纠正自己?还是懒得去讲,干脆直接应下来,省得花时间浪费力气去解释。直接略过了这个问题,进入正题,也就无所谓自己讲过什么了。
这有点……简单粗暴了吧?
不过这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凌梓良是追求效率的人,做事向来要求一个成果,最讨厌在过程中绕弯子磨叽时间。平心而论,他对自己所展现出来的耐心,已经超出他的平均值了,比对待其他人时好太多太多。
这一点,姚佳忆得承认,也没办法反驳。
但想来人的耐心都是有一个度的,在这个范围之内可以由着身边的人去肆意妄为,一旦超出这个界限,就不会继续忍耐下去了。凌梓良能做到这种程度,姚佳忆想,已经是很不错了,确实难得。自己也见过他呵斥ben时的样子,那可是跟在他身边多年的老人了,尚且是这种待遇,自己更是不能要求更多。
念及此,姚佳忆也就没了心思去追问,顺着凌梓良的话点了点头:“不耽误时间了,那些记者等着急了。”
结果凌梓良又逆着姚佳忆的话,一点也不顺着来了:“不着急。”
姚佳忆:“……”
搞不懂这个人。
姚佳忆干脆不说话了,抿着嘴端坐在椅子上,不再开口。反正是他自己的地盘,是好是坏也都是他的事情,场面都在他的控制之下,他想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别人也没有插嘴的余地,根本影响不到他,更别说是干涉了。
凌梓良还低着头,目光在姚佳忆的头顶停留很久,却什么都没有说。直到ben安排好了入场,急匆匆穿过阶梯,回到凌梓良的身边,低声耳语汇报情况。
还有些悉悉碎碎的讨论声,那些记者多半不是单打独斗,都是同行,见面三份脸熟,多少都有些交集。现在记者会还没开始,他们也就凑到一起感慨一番,也都是围绕着刚才那一抱。不光姚佳忆没防备,这些记者也没想到会能看到那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