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做义工(1/2)
这个免费食堂在列治文街,镇上几乎最中心的位置,大概是为了方便步行来就餐的人们。
这点上加拿大和国内确实不一样。在加拿大,住在市中心的大多是穷人,他们没有车也养不起车,住在市中心,坐公交,走路去哪儿都方便。
陈姗姗下课后走了差不多半小时才走到这个免费食堂。这是一幢普通的浅蓝色平层,如果不是门口有个s的牌子,她估计根本不会想到这就是那个她要寻找的地方。
推开门,是个小门房,暖意融融。两排衣架,稀稀拉拉地挂了几件厚重的棉衣。她觉得有些热,便也脱了外套挂上。再推开内门,便见一个很大的厅,厅里有十数张桌子,那些椅子还倒挂在桌面上。想是时间还早,工作人员还没来。
厨房里却有人在忙碌,她走过去打听哪位是凯特。那人并没有回头,只是用手向后指了指。她才看见边上的小房间,原来便是凯特的办公室。
凯特很和善,但是说话时语速很快,还带着浓重的口音。陈姗姗想起琳达老师说的,岛上人保守,不少岛民,一辈子都不曾出过岛。这位凯特,想必就是其中的一位吧。
这样的沟通还是有点费力的,陈姗姗的中国口音,凯莉的pei口音。
陈姗姗被安排值周四下午的班。她被要求3点半到,当天值班的厨师长是大卫。怕她听不明白,细心的凯特把时间和大卫的名字都写在了一张便笺纸上给她。
满心喜悦地回家,却被老陆泼了点冷水,“这种性质的义工,就是去打杂的。洗碗刷锅,打扫卫生,忙得脚不沾地,哪有时间跟人说话。还练口语呢,哼。”
陈姗姗说他是心存偏见。一起工作的同事是西人,来就餐的也是西人,怎么可能没有对话的机会?
到了周四,她下课回家后便换了件旧t恤当工件服,还带了条围裙。外面积雪已经变得坚硬,穿着雪靴还有点打滑,果然是一步一趔趄。平时10分钟的步行路程,她硬是走了足足18分钟。
好在没迟到。凯特告诉她工作人员有专门的柜子存放衣物,她便脱了棉袄,折好放进。一个黑人小伙已经先她而来。她便过去,和他一起把椅子一条条从桌上放下来摆好。这个黑人小伙子非常健谈,跟谁都聊得上,属于自来熟的那一种。他说他在荷兰学院上学,但是很快就要转校去新斯科舍省去了。
去新省,自然是奔着海洋诸省的第一大城市哈利法克斯去的了。原来,喜欢繁华热闹的不仅仅是华人。
接下来厨师长便给他们分配任务了。陈姗姗负责把碟子、叉子、纸巾等放在一个个托盘上。那托盘高高的堆了三叠,看来来就餐的人还是不少的。黑人小伙被指派制作三明治,厨师长则在忙着做主食。
等陈姗姗把托盘都准备好了,厅里已经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人。他们彼此应该都是熟识的了,坐在桌前或热烈或休闲地聊着天。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有男有女。衣着也都很整洁,像是家常做客,不像是来吃免费救济餐的。甚至还有一家三四口来的年轻人。小女孩显然是学校放学没回家,和父母蹦蹦跳跳而来,她的弟弟,也就两三岁吧,正在父亲怀里拼命挣扎,大概是看到热闹的人群,也想溜下来玩耍吧。
4点半了。窗口便忽然有序地排起了队伍。厨房里又多了两名学生义工,一个忙着往一个个水杯里倒水,另一个往托盘上放三明治、水果。黑人小伙则忙着从厨师长手里接过一碗碗热乎乎的主食,放在托盘的碟子上。陈姗姗不知道该干什么,便帮着把一杯杯倒好的水放到托盘里。
这就是一份完整的免费晚餐了。一个三明治,一份水果,一杯水,一碗主食。主食貌似有土豆有肉有沙拉还有她不认识的什么食物。
排队的人越来越多,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果然没有人有空聊天。忽然听得有人打招呼,“你好。”说得竟然是中文。这显然是在跟她打招呼了。陈姗姗抬起头,却是个西人老头,前额的头发整齐地往后梳着,显然是上过发胶的。她忙忙地也用中文回应了一句“你好”。那人却微笑着用英文说,“我只会这一句。”
来不及再作回应,她便被厨师吩咐了去洗碗。两个大水池,很快便被杯盘堆满了。她一时有点无从下手。这时从外面厅里又进来一个中年男人,他也是食客之一,但他说他同时也是义工。他教陈姗姗把所有的碗盘放在一个水池里,倒了洗洁精先泡一会,再拿到另一个水池一一漂洗,然后放入碗架,送进洗碗机。在他的帮助下,池里的碗盘终于空了。正待喘口气,新的又来了。很快又堆满了一池。她不知道厅里还有多少食客,貌似来了一拨又一拨,她却没空去看一眼。难道没有限额吗?她的心里便有些抱怨。
她的师傅倒是健谈的,就是那个教她如何洗碗的人。他帮她把一堆堆碗盘不断地收进来,又去把洗碗机里洗好的拿出来叠好,再把水池里洗好的端到洗碗机里。他有条不紊地做着这些,嘴里还不停歇地跟她唠嗑,“你从哪里来?你结婚了吗?你家住的是公寓还是独栋啊?你开什么车,多少钱买的啊?”
她有点惊讶,都说西人尊重隐私,这人怎么啥都问啊。便胡乱地应答,也问他一些情况。原来这人并没有稳定工作,偶尔打点零工,没老婆没孩子,所以这免费食堂他也是常客。当然他也常来做义工,洗洗碗搞搞卫生啥的。“来这儿吃饭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