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高端理论(1/2)
现场媒体抛出各种问题。其中,嗖狐门户网得到重点关注,该门户网从《重返十七岁》嗖狐围脖底下收集了十条最高点赞的提问,打乱了拿出来问:
“方导,怎么想到拍这么一个故事的,和你前一部电影似乎有联系,但是情节完全不同?”
方沂再次提到“中国往事”这个概念。
他说:“涉及到不同年代,不同人物,但都是会通过个人成长,反应到时代变迁……一般来说一个系列得有三部是吧,虽然彼此之前没有剧情前后衔接,但可以看做是编年史。”
记者当然问:“那下一部呢?”
方沂老实说,“还没有想好,可能场面会比较大,也不太适合立刻开拍,暂时没有到条件成熟的时候。”
后来也问到了电影的争议结局。
现在是上映后的第三天,网上相关的电影解读已经有很多。这些解读其实在九月份小规模点映的时候就已经写好,而且有部分是刘真真安排的水军,只是没有得到片方解禁。一说解禁了,立马哗啦啦发出来了。
大众津津乐道的,还是结尾中余欢水是否真的活过来了,对于高阶影迷而言,这是很显然的答案,活了。不过方沂不会给“官方答案”。
所以他用“不同人眼中的哈姆雷特”这类套话圆过去了。
作为导演,创造故事的人,他不可能也不该去给答案。郭师傅说一行有一行的规矩,古时候变戏法的在江湖漂泊,走南闯北,做的是一锤子买卖,但也没有把自己戏法的奥妙拿来给看客讲,多挣俩铜板。
按行规,这是要断手的,叫你以后再也变不了戏法!
——众主演的情商、智商都比较高,整个采访很顺利,偶尔还有妙语出来。俞非虹和刘一菲是两大哲学爱好者,方沂算半个,靳冬算负半个,综合起来把场面搞得很火热,甚至让人误以为处在某个文艺沙龙。
唯一可能引起争议的是最后回答的问题,有记者问到了23号的金鸡百花电影节。
该电影节主要对11年度的片子进行嘉奖,方沂去年上映的《情书》也在几项大奖提名名单当中。分别是“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演”。组委会主席是方沂几十年同门师兄,最喜欢发双黄蛋,最喜欢照顾同门人,这事儿不仅仅他知道,媒体更知道。
自然对他奖项有期许:“能拿几个?”
方沂一副不卑不亢样:“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话筒给到其他人,随后,刘天仙、俞非虹和柳蜜纷纷做了自己的预测。
这仨人的话或是直白,或是委婉,意思却是一个的,那就是“全都拿”。
靳冬意识到仨人可能稍微高兴了一些,讲了真心话,打算找补两句。不料,之后刘一菲特地强调,“方沂确实是我心目中最好的导演了。”
另俩女也不落后,给了一样的话,也许是出于雌竞心理,用词更夸张。
最后靳冬只能和剧组共进退,也跟着复述一遍。
——路演的时候,剧组商业互吹属于很正常的事情,情绪来了什么都想说,方沂不觉得做的哪里出格。整个剧组在魔都跑了两天后,转到羊城,网络上却产生了一些新的舆论。
“大满贯还是要三冠王?方沂势必要全拿走。”
“令人惊讶的转变,新片上映,方导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攻击性。”
“后浪拍前浪……”
乍一看,以为是方沂为了冲票房,和冯大炮一样发表了豪言。但是点进去阅读,说的其实是演员对方沂的赞美。
真姐是一天七十二小时高强度冲浪的老水手,她觉得这种情形值得注意了:
“虽然作用是正面的,但是过于用力也不好,是捧杀。”
通话仍然在整个车厢内都听得到。
主演们这些天大部分时间在一起,变相体验到方沂的经纪团队安排。真姐团队在业内大名鼎鼎,先后攻下了“巴宝莉”、“劳力士”多项重磅级代言,而且不影响到方沂的演艺追求。
其他演员或多或少想观摩一把顶级玩家的配置。
柳蜜和真姐关系不错,忍不住问:“发通稿难道不好?娱乐圈也讲究过犹不及?”
真姐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不行的时候,真得用劲儿捧。行了的时候,就不必要一直发通稿了。”
柳蜜又追问:“什么道理?”
“……涉及到一个心理学问题,很复杂,方沂现在给大众一个比较高级的印象,我前些天拿到劳力士调查客户对方沂的印象表,结果是甚至有一定尊重、仰慕的想法。”
“现在如果他频繁出现在这种娱乐新闻,出现在口头上,会逐渐消解掉他的‘高级’性,转而抽象为娱乐性,但他并不是纯粹的大众娱乐明星,因此从长远看是不利的……蜜蜜,你不会以为做经纪人只要会喝酒会跑单就行吧。”
一众人面面相觑,虽然知道真姐在讲什么,但从来没从自己的经纪团队那里听过。
靳冬完全被这种“高端理论”打动了,《西点军校》那本书都快看不下去,满脑子想着让自己经纪人拜入真姐门下,学到真功夫。
真姐也是211大学毕业的,靳冬想,我以后必须找985毕业的,要超人一等,“人大”怎么样?
他问方沂:“你团队都考虑到这种地方了?”
方沂道:“我也是头一次听她讲。”
刘一菲轻轻咬自己食指,专注看方沂,不久后下结论:“他们是互相成全吧……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