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烫手的大麻烦(1/2)
玉柱身上的兼职多,官服的穿戴,就颇有些讲究了。
去宗人府坐衙,不用问,必须穿镇国公的四爪蟒服。
在都察院里,无论品级高低,大家的官服上,都绣着瑞兽“獬豸”。
这么一来,大家识别都察院的官员身份,就只能看顶戴上的宝石和花翎了。
獬豸(xiezhi;豸同猘)又称任法兽,头上有独角,善辨曲直,见人争斗即以角触不直者,因而也称“直辨兽”,“触邪”。
本朝的都察院左都御史,满汉各一人。其中,满臣若无兼职则为从一品,汉臣正二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康熙朝,同为清流言官的六科给事中,并不归都察院管辖。
等老四登基之后,大肆裁减冗官冗员,遂将六科给事中衙门,并入了都察院。
雍正朝以后,六科给事中与十五道监察御史,合称:科道官。
这年头的清流言官们,有两个鲜明的特点:崇拜空谈和较为廉洁。
因为只有弹劾权,并没掌握太大的实权,京里的清流言官们,大多过得比较清贫。
也正因为清贫,清流言官们,都自以为高人一等,崇尚夸夸其谈。
清流误国的例子,比比皆是。其中,两朝帝师翁师傅和船政大臣张佩纶,最具有代表性。
客观的说,这两个人都以清廉自诩,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贪官污吏。
但是,在实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他们盲目自信的主战,给国家造成的损害,却又异常巨大。
玉柱担任过掌印监察御史,他对于清流言官们的臭毛病,可谓是了如指掌。
所以,玉柱先去都察院上任,和御史们见了个面,茶叙了一番。
敷衍了御史们的体面之后,玉柱又派人通知宗人府:三日后,本爵去上任。
宗人府的现任左宗正,乃是多罗贝勒延寿。
延寿本人,名气不大。但是,他的祖父却是清朝最出名的大冤种:肃亲王豪格。
清太宗皇太极突然暴死后,满洲王公重臣们一起开会,公推新君人选。
当时,拥有四旗支持,军事上占据绝对优势的豪格,误以为大局已定,犯了轻敌的坏毛病,居然玩出了“以退为进”的小把戏。
结果,多尔衮抓住了千载难逢的好时机,趁势主导会议并将福临扶上了皇位。
就这么着,距离皇位仅有半步之遥的豪格,成了最大的输家。
当然了,玉柱身在局中之后,才看透了其中的奥妙。
因为,皇太极驾崩的时候,豪格已经三十五岁了,正值盛年。
满洲王公重臣们,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只要豪格登上了皇位,绝对会想方设法的削弱各个旗主的权势。
例子也异常鲜活,皇太极登位之后,就是这么干的。
相反,选八岁的福临登基,对旗主们的威胁,反而最小。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若是豪格当了皇帝,天纵奇才的多尔衮,必死无疑。
多尔衮被整死了,清军肯定无法入关了。
玉柱到任的这天,延寿倒是没摆贝勒爷的架子,主动站在宗人府正门外的台阶下,笑吟吟的和玉柱行了碰肩把臂礼。
此前,玉柱和延寿也仅仅是认识的熟人而已,并无任何深交。
但是,因为高度关注九龙夺嫡的缘故,延寿的弟弟,现在还是辅国公的延信,玉柱却是知之甚深。
众所周知,延信是老十四的死党。
快意恩仇的老四,登上皇位后,不敢杀了亲弟弟,却在畅春园的边上,弄死了延信。
行礼如仪后,延寿打着哈哈说:“康王本欲亲迎,不巧的是,王府派人来递了话,说是昨儿个夜里,康王突然犯病,以至于卧床不起。唉,还望玔卿你多多海涵啊……”客气话和漂亮话,说了一大堆。
康王,就是现任宗令康亲王崇安。
玉柱心里有数,差了辈分的崇安,其实是不好意思见他。
老佟家和礼(康)亲王一系,最早的渊源,其实是,代善之母,乃是太祖元妃的佟佳氏。
从这个方面来算的话,玉柱竟然是康亲王崇安的叔父辈了。
以前,崇安没当宗令的时候,待玉柱格外的亲近。
如今就迥然不同了,因为,隔着辈份的崇安,反而成了玉柱名义上的顶头上司。
更麻烦的是,玉柱不仅是右宗正,还是响当当的玉中堂。
几重身份叠加到一起,如何见面行礼,都成了要命的大问题。
与其自找尴尬,不如主动避开,崇安索性就不来露面了。
玉柱和延寿,并肩坐进了大堂之后,宗人府里的属官们,各按品级,依次上前拜见。
“请中堂大安。”
“请柱爷大安。”
“请右宗大安。”
属官们依旧各自出身的不同,对玉柱的叫法,也呈现出了多种多样的状况。
不过,由于玉柱是名正言顺的皇帝义子,宗人府又是管理宗室王公的衙门,满洲属官们大多称他为柱爷,而汉官们多称中堂。
在大清朝的官场之上,向来都是以左为贵。
也就是说,贝勒延寿在宗人府内的地位,略高于玉柱。
但是,和六部的满臣为尊不同,延寿和玉柱之间并无明确的职权分工,很多事情需要坐到一起,商量着办。
另外,和内务府的模式大致相彷,当天轮值坐堂的那个,有权说了算。
这显然是老皇帝为了分权,故意所为。
所以,在宗人府里呈现的局面,也就是,延寿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