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改棉为田(2/3)
凝,声音铿锵有力:“京城,大于一切。”众官默然。
这句话是极有道理的。
说句事实,哪怕整个天津府的人都饿死了,只要京城平稳,这种代价很容易被接受。
“今秋之后,棉花采摘结束,我要所有的棉田捣毁。”
越王冷静的声音响起,让众官员心神恍忽:
“本王,亲自督办,尔等好自为之。”
见其走后,众官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天津府一年可有十万余包棉花,事官数万百姓的生计,更是关乎上百座工场的运转……”
“一旦这些棉田被毁,后果不堪设想。”
“赋税(小钱包)怕是难看了——”
讨论了大半个时辰,所有人不得不承认,皇帝派越王来,真的是一部好棋。
这位年轻气盛的大王,怎么可能会被他们收买?
湖弄都难湖弄。
在这种一筹莫展之际,天津府的棉纺业,不得不迎来了改革:大量进口接受山东、江南的棉花。
便宜的本地棉用不了了,只能进口他省。
原本有些,再次上升。
京城的棉布也应声上涨。
许多准备入冬衣服的百姓,忍不住骂了起来。
同时,京城和天津府粮价,也微挫了几分。
……
此时,在棉兰老岛。
齐王登临之后,命之为安海岛。
齐国都城,临淄。
随着齐王的降临,这座城池似乎越发的繁荣了,人口汇聚,熙熙攘攘。
但这位国王,却没心思欣赏城内的繁华,而是骑着马,快步来到港口,目视着港口处的一艘船船只。
随着时间的推移,船只越来越多,逐渐填满了整个港湾。
“外臣,吕宋水师游击马英,叩见大王。”
最大的一艘旗舰上,悬挂着日月旗迎风招展,在靠岸后,下来了一位满脸黢黑,腰肢挺拔的大汉。
只见他穿着戎袍,挎着刀,见到身穿蟒袍的齐王,立马三两步向前,直挺挺的跪了下来。
“马将军辛苦了。”
齐王哈哈一笑:“我等将军,如盼甘霖啊!”
吕宋水师,担负着保卫南洋航线、吕宋总督府的,以及保护齐国的任务,故而规模较大。
计,三千料大船一艘,千料及以上大船七艘,剩余的都是八百料的海船。
总数达到了三千人。
在整个南洋,仅次于荷兰人,可谓实力强悍。
吕宋每年光是养水师,就超过了十万块,付出极大。
但是皇帝一句话,吕宋水师就必须听从齐王的指令,攻击苏禄国。
“大王,旗舰乃是三千料大船,名为蛟龙号,在整个南洋纵横。”
马英笑着在前方带路,一边躬身解释:
“甲板上下两层,共有六十八门大炮,载有水手五百余人,犹如改之龙王,无人匹敌。”
“如今外臣不仅带来了蛟龙号,还带来了大小战船三十艘,兵卒两千人,南洋除了那群荷兰人,无人敢惹。”
“除此以外,吕宋总督府还征用了二十艘商船,可以运载兵马三千来人……”
“恩,不错。”
齐王点点头,看着宽阔到能跑马的甲板,他心中满意至极。
我齐国,有朝一日也要有如此多的船舰。
下了船,齐王笑道:“临淄城虽然不如吕宋,但近些年倒是也有了些人气,酒水衣物倒是可以补充一二。”
“如果你们喜欢吃水果的话,这里的甘蔗倒是不错。”
马英笑了笑,恭维了几句,立马就回到船上:
“告诉所有人,除了补充物资外,其他人都不得下船,违令者军法处置。”
“遵令——”
眺望着远方的临淄城,高大的城墙若隐若现,他不由滴咕道:
“齐国也种甘蔗了,糖寮看来又多了个对手。”
吕宋与齐国之间虽然有一群岛屿相隔,但相似度实在太高。
同样的岛屿气候,热带潮湿,同样的山多平原少,自然存在竞争关系。
他在吕宋,可是有不少的甘蔗园,糖寮自然也有,糖价的降低可是影响收入。
“屮蛋,还得帮忙。”
马英叹了口气。
翌日,准备齐全的两千齐军,登上了船只。
指挥这只水陆兵马的,就是齐王。
站在甲板上,海风吹拂着他的脸庞,澹澹的咸味留在嘴唇上,不一会儿整个脸蛋就干巴起来,带走了水份。
但他却雄心壮志。
灭国之战。
即使是个小国,但也能助涨他作为王者的威信。
“大王——”马英走过来,恭敬道。
“马将军,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齐王沉声道:
“苏禄国,却是情况复杂的很……”
原来,整个苏禄国,表面上是一个国家,实际上却分为三个部分。
苏禄群岛的东王,巴拉望岛的峒王,以及在沙巴(马来西亚)的西王。
所以在明朝,发出去十五张堪合贸易证,但苏禄国就有三个。
实际上来说这是三个国家。
故而,齐国这次只是拿下临近棉兰老岛的东王。
“东王旗下,主要有三大岛,主岛的和乐,最大的巴西兰,以及最西边的邦奥。”
“和乐岛上只有两三万人,其兵马千余……”
“而峒王所属民众,也有数万。”
“所以,您这次只是拿下这两王?”
马英问道。
“没错。”齐王干脆道:“沙巴的西王,坐落在婆罗洲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