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大明世祖》

123读书小说网(123dushu.cc)

首页 >> 大明世祖 () >> 第八十四章 出巡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123dushu.cc/241861/

第八十四章 出巡(1/3)

道家讲究小国寡民。

如老子的鸡犬相闻,村落自存,不与人往来。

其实这是跟儒家的克己复礼一样,是奴隶社会典型的状态,一个村落、乡邑,就能与世隔绝,不争不抢,悠然自得。

但这是在建立在生产力不发达,普通的村落之间相隔数十里,乡邑之间数百里也是常事。

所以在春秋时期,隔着几个国家两个的军队,也能够互相打起来,根本就不怕被偷后路。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村落之间的距离被拉小,城池与城池之间日趋紧密,而人口也在不断的繁衍。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人口大国,数以千万计的人口,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路引的存在,也就成了必然。

明朝的路引制度,只要出了县域,就需要路引,防止盲流,逃犯。

就像是电视剧中,皇帝下圣旨流放,或者诛三族,那些罪犯为何不直接逃走?

实在是因为路引制度的限制,根本就逃不了。

当然了,极限操作下,只要不入县城、关卡,广大的农村是不需要路引的。

但在这个穷生恶意的时代,欺负外乡人是常态,相较而言,县城比乡下更是安全数十倍。

在封建时代,普通的农民除了赶税入县城,普通情况下,赶集就能满足日常所需,而且多是以物易物,路引根本就不需要。

同时,需要游学的秀才、举人,以及贸易的商人们,他们有钱有势,获取路引更是不值一提。

但在绍武年间,轻徭薄赋,重视商税,以至于人口流动的速度大增。

如水手们。

那为何之前漕运不需要?

那是因为漕运实质虽然民运,但却被漕运总督管辖,船夫们本来就是军户出身,身上有着官皮,是在给朝廷做事。

而海运则不一样,朝廷将运送钱粮赋税的任务,承包给那些船队,只付钱而不管押送。

这样一来,只用出钱就行了,省时省力,轻易地杜绝贪腐。

到时候一旦钱货不对,对付那些船夫可比官员简单多了。

“这路引,着实烦人。”船主叹道。

税吏则摇摇头,低声道:“我给你介绍个好方式,能省不少的气力,还能占便宜呢。”

“哦?”

“可是要这个数。”

一根拇指竖起来,船主心惊肉跳。

一百块钱,真是要命。

但是路引这玩意太烦人,但凡有个关卡港口,都被劳烦一遍,他咬着牙:

“行。”

“海运,你知道吧?”

“当然,绍武初年,漕运与海运并行,如今九成都靠海运。”

船主忙点头。

在前明时,抵达北京的四百万石粮食,实质上拨动的是一千两百万石,中间被贪走了八百万石粮食。

而承包给船队,四百万石抵京,只要四十万块银圆,运价约莫五分之一,可谓是低廉至极。

同时庞大的漕军也被裁撤,避免了剥削,弃了身上的包袱,也是笑逐颜开。

他就是其中的一员,从运河转到了海运。

“海运四百万石定量,即使是千料大船,一千五石计,也要近三千艘,即使是十大船帮,加一起也不能有三千数。”

税吏吟笑道:“所以,他们得招兵买马,在运粮的时候招一些白船。”

“只要夹带五百石,就给五十块银圆,那时候运的是官粮,谁检查路引?”

“那岂不是白赚?”船主一算,四百万的也不过四十万块,分给那些白船,岂不是赚吆喝?

“你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税吏白眼道:“夹带阿!”

船主这才恍然。

这是漕运的传统技能。

由于运送的是官粮,所以基本上就没有税吏征税,到时候装半船粮,再装半船货,一个来回省去的税,就能赚大发。

“不过,这征白船是有限额的,朝廷额定四百万料,多出的不管。”

税吏摇头晃脑道:“我有一堂兄,正好在飞鲸帮做事,到时候让你占个名额,我的钱可不是白要的,还要分给别人。”

“可别心疼,这是用你的钱来办你的事。”

“明白,明白。”

船主大喜。

不要几日,他将货物卸到了港口,自然有商队前来收购南货。

虽然从天津到北京,货物价格有三四成的差距,但这几百里不好走,还耽误时间,船主也就没去做。

天下的买卖,可不能一人都赚去了。

再次来到天津城,其繁华依旧,几条长街人挤人,叫卖声不绝,店铺数不胜数,到处都是闲逛的人。

海陆河交汇,让天津持续繁荣了十几年。

不过天津那遍布全城的机杼声,却是天下一绝,唯有苏州和松江才能比拟。

一路上,数不尽的马车骡车,运送着一代代的棉花,送到那些织场中。

然后又将大量的棉布,送到染坊进行浸染,再去绣花纹云。

甚至在天津府,形成了染坊一条街,棉布一条街,染料一条街,香料一条街等等。

城内已然无法容纳那些织机,所以许多织场搬到了外城。

只是,在以往的织场口都是女工,而如今竟然有许多男工。

拘于男女之别,有的织场竖起围墙,而有的只是添了一块帘布罢了。

“怎地有那么多男后?”船主大奇:“织布不是虐家的事吗?”

逮住一个路人,其才道:“天津府的女工都在城内了,十三四岁的女子织布两三年攒够嫁妆就归家,织场越

状态提示: 第八十四章 出巡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