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枭雄本色(1/2)
第十章枭雄本色
刘禅重新审视着自己的这位“父亲”。
没想到刘备此人,城府深,谋略也不浅呐。
毕竟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在诸葛亮出山之前的二十几年的军旅生涯,可都是他自己谋划的。
虽然没有天下三分的战略眼光,但是政治军事两手抓,也都可以攻城略地,拜将封侯,定然有些本事。
默然良久,刘备说:“如君之前所言,曹阿瞒向来多疑。荆州八郡,物阜民丰,兵精粮足,一封降书,束手待毙?他恐为有诈,不一定能够速速决断。”
瞳色里多了些凛然,眼角有意无意扫向诸葛亮,“我料想他仅仅派小股骑兵试探而已,待其大军毕至,至少五日之后。”
“此去邓县千福渡口仅十余里,飞骑转眼可至,吾尚有大把时间做足爱民仁义的文章。”
【我承认我有赌的成分~】
【曹操:孤好梦中杀人!你小子今晚别睡】
……
刘禅这时再看刘备,才明白为何曹、孙皆多言刘备有枭雄之姿。
没有一个君主诸侯可以简单地用一个“仁德”的脸谱就概括的。他政治家的本色,注定了要为江山霸业割裂自我人格。
但刘禅分明看到刘备的眼神里,在城府之下,湿润着仁义的底色。
那顺着眼角流出的,除了为政治目的让路的演技,还混合着为苍生请命的怜悯。
所谋者远,则所忍者必重。
这也许也是诸葛亮为何明知刘备的仁义是掺了水分的,但依然出山相助的原因。
“假仁假义”也是仁义,至少怀仁义之心,顾及仁义之名。
而不像曹操之辈已经赤裸裸扯下了面具,连装一下都不愿意装。
孔明先是默不作声,继而劝阻说:“以民作赌注,何苦又自犯险境?这太冒险了吧!”
刘备心中有火,眼中有泪,豁然道:“兵者,诡道也。用兵,就是用险!”
“以小博大,以弱胜强,如何能不用险?”
孔明也陷入两难,无奈地摇摇头,“亮一生不愿弄险,步步为营。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啊~我劝主公还是别常兵行险招,早点儿秘密渡江为妥。”
刘备:“成大事何惜此命!”
“从起兵匡扶社稷那日起,备之性命便不再是我一个人的了。除了仁义之名,我还有什么?”
凌厉的目光尽显决绝,“放手一搏吧!携十万军民渡江,古之未有。仁义忠厚之名必定不胫而走,留名青史。”
“成败在此一举!”
孔明问:“主公,就你我二人,你实话跟我说,其背后还有何考虑,不便当众明示?”
刘备闻言,坦诚答道:“军师岂会不知吗?”
【军师当然知,只是观众不知啊】
【编导照顾到我了的智商】
【孔明:这……摊牌了,我还真不知道。】
【刘备真乃吾之子房也】
……
刘备:“其一,天下争霸实则以人为本,有民则有兵员、有劳力、有赋税。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则人地皆存!”
诸葛:“嗯~此一层,我亦料到。南阳郡人口为天下之最,仅新野、樊城就迁民十万,募兵三千,若非大敌当前,叛降在后。迁民至荆南不失为上策。”
刘备:“这其二,新募的三千兵士,皆为两城子弟,若不携家眷,留给曹军,我军军心必然不稳,私自叛逃甚至临阵倒戈也说不定。”
“然也,主公果然深虑。”诸葛继续轻摇羽扇把马屁味扇一扇。
“这其三嘛……”刘备有些不好意思开口,就如前面暗指,有损其仁德之名。
诸葛亮停止摇扇,有些失望地点破,说:“主公怀愧疚之心,也要将百姓去饲北军这头‘猛虎’,是想要激起荆州民怨,以抗曹操?”
“甚至不惜以金玉之身甘犯万死之地,则是想收尽汉南人心,以成霸业?”
刘备枭雄志气丛生,45°角仰望天空。
“《孙子》有云,置之死地而后生!大丈夫,若霸业不成,空留残躯终老山间,又有何意?”
刘禅虽然在后世卧底黑帮,也过惯了打打杀杀,阳奉阴违的日子。
但在这种尔虞我诈的乱世中玩弄权谋,动辄谋划天下,决定十万人的生死存亡,他的心智和意志一时还无法习惯。
心中只想起一个动图,“一个字“绝”!”
不过,这却是一箭双雕的好计。只是,需要拿所有人的命去赌。
“若是有所差池,走漏了风声,主公仁义之名,岂非……”
刘备心情忐忑,貌似无奈地说:“携民渡江断然不能全身而退,这个我怎会不知。”
“但曹军兵锋追赶,践踏的不只樊城百姓,而是把民心全都逼到我们这一方!”
“如果我们只带兵而走,曹操必然兵不血刃接手荆州。届时,天下虽大,无我刘备立身之地。而我那仁义之名,又有何用?”
【通透,说到点子上了】
【领导就是有水平】
【我与苍梧太守有旧,可前往投他】
……
刘备抽咽着继续道:“我怎不知百姓之无辜。生灵涂炭,非我刘备不仁,亦非那曹操凶残,呜呜呜……”
“是这乱世,视人命如草芥,逼仁者举屠刀啊……呜呜呜。”
“这锅甩得还真没毛病。”刘禅算是听懂了刘备的哭声,也看懂了弹幕,他不敢相信这一切。刘备的形象在他心底颠覆了。
刘备竟然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