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建业革新(二)(1/2)
第234章建业革新(二)
“传兵部尚书程先贞来见朕,朕有要相商!”
朱慈烺对身边的太监说道,太监欠了下身子,赶忙差人去叫。
短短半个时辰的功夫,程先贞就赶了过来。
“微臣程先贞叩见陛下,不知陛下这么着急将臣叫来有什么吩咐?”
程先贞正在兵部,和自己的同僚商议扩军的事情。
因为,他前两天收到锦衣卫的密报。
八旗正在秘密的建立一支火器部队,就连训练方式都是照搬铁血军的。
这无形之间,给了他很大的压力。
“朕想增加一些赋税,来提升我大明的国库收入,这样一来就来支撑我们那居高不下的军费开支。把你叫来是想听听若是地主豪绅异动,你麾兵部能够调动多少兵马?”
朱慈烺倚在龙椅上,歪着脑袋。
“回陛下,陛下不必担忧。现在铁血军正在扩军,已经完成了两个军的编制。分别是第十一军和第十二军,虽然他们没有多么丰富的作战经验,但是对付地主豪绅的武装却是没有什么压力。”
程先贞的话,一下子将朱慈烺的疑虑打消。
“好,高弘图。朕要收取盐税和商税,你可有什么想法?”
朱慈烺将自己的目光,转向了户部尚书高弘图。
见皇帝的目光投向了自己,高弘图干咳了两声。
飞快的掐动自己的双手,开始心算起来。
朱慈烺和程先贞等三人,也不打扰,只是静静的等候着。
此时的高弘图的心中,却是翻江倒海。
说到盐税,不得不说他的起源。
最早的盐税起源于汉武帝时期,也就是最早的盐铁官营。
起因是因为西汉时期的七王之乱,他们之所以能够和中央抗衡就是因为自己掌握着盐铁的经营权。
有足够的收入来支撑自己的军队的花销,这就使得诸侯拥有了和中央分庭抗礼的资本。
从此之后的历代王朝,纷纷效仿汉武帝的举措,开始将盐铁的经营权收归中央所有。
避免地方诸侯势力的膨胀,而渐渐的盐税就变成了国家收入中重要的一项。
就拿洪武年间来说,盐税已经占到了大明的税收的三分之一还多。
这是大明商业繁荣的同时,也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关百姓生活的最主要的一项。
必须牢牢的掌握在中央的手中,也是一个王朝必须收取的商税。
永乐时期,明朝的总人口只有七千万,但是盐税却有七百万两之巨。
其中定然有中央集权的原因,但是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当时的商人也好,地主豪强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大的势力和联合。
目前的大明,表面上虽然看上去是一派中兴之象。
但是,实际上却是地主豪强的势力和大商人大买办勾结起来。
成长到了一种,可以左右国家命运的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但是,他们没有像国外那样具备强大的契约精神。
反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私下里相互争斗,极大的消耗了大明的有生力量。
这个时代的商人,也谈不上是什么企业家。
他们不过是低级的搬运工而已,通俗来说就是一群投机倒把的小商小贩的思维模式。
既没有建立起大规模的工厂,也没有多少实业在手。
仅仅是依靠将甲地的东西低价买入,再运输到乙地高价卖出,从而赚取中间商差价。
朱慈烺对这样的商人是极其厌恶的,虽然同时期的国外的商人也是这样。
但是他们在获取了充足的资金以后,因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开始大规模的建造工厂。
也因此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不断的发展。
而盐这种人人都需要的生活必须品,更是充满了暴利。
例如,沿海地区产盐地的盐只卖一两银子一斤。
那么运到缺盐的内陆地区,价格就会有可能卖到五十两银子一斤。
抛出其中的人力和运输,至少能够获取纯利四十两银子。
而这些银子,一文钱都没有进入国库,而是进入了大商人的腰包。
正是因为这其中巨大的利益,不知道卷入了多少商人、官员、勋贵、世家豪强。
对于每年损失这么多的税收,朱慈烺不动心那是假的。
因此,盐税的改革的第一刀就会落在以贪官、盐商为首的官商勾结的团体。
这就需要听听,高弘图这个经济专家有什么好的办法了。
“陛下,臣觉得若想收取盐税。那么就需要整顿我们的税收体系和官员架构,只要从内部先行洗牌,我们才能彻底的根除税收的很多的弊端。”
高弘图刚才推算了一下,这其中要遇到的阻碍和风险远远要比实际要大得多。
只有把户部的官员架构调整一下,才能从根本上彻底的解决朱慈烺想要解决的问题。
“陛下,臣附议!臣觉得此事关系到我大明的官制,若想改革先从官制开始!”
一旁的程先贞瞬间就明白了了高弘图的意图,这叫高弘图暗叹不已。
不愧是搞军事战略的,一下子就看透了自己的意图。
“这个以后再议,朕今天就想听听高爱卿对于税改的想法!”
朱慈烺打断了程先贞的讲话,现在还不是官改的时候。
“回陛下,税改无非两个方面。盐税最为简单,我们可以制定盐税法案。商人每卖出一斤盐收取多少银子,我大明虽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