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北宋穿越指南》

123读书小说网(123dushu.cc)

首页 >> 北宋穿越指南 () >> 第437章 0432【发明和教育】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123dushu.cc/235561/

第437章 0432【发明和教育】(2/2)

、县学不再费用全免,用自费生的学费来养官费生。

蔡京在改革后期也是这么做的,外舍生全都得交学费,而且人数比例超过70。一旦升到内舍,立即学费和住宿费全免。至于更高级的上舍生,占比大约为5。

这是一种畸形的升学制度,就拿小学举例,一共有五个年级。一二年级需要交学费,占比70;三四五年级不交学费,占比30。不说毕业了,升年级都困难,大部分属于留级生。

而从小学升入县学、州学、太学,每次升学不光要比成绩,还要比学生家里的人脉关系。

漏洞太多,父子俩需要补齐。

首先是严格升级升学考试,减少作弊现象和裙带关系。蔡京也是这样做的,但他根本做不到,因为他的党羽,带头破坏他的规矩。太学的徇私舞弊现象,甚至一度惊动宋徽宗,一口气贬了五个蔡党核心成员。

其次是通过正常科举,给那些无法毕业的官学生一条出路。蔡京同样这么做了,刚开始改革就被罢相。

朱家父子跟蔡京不同的是,偏远州县的官方学校,他们也会予以保留,只不过学生人数更少而已。蔡京为了省经费却是一刀切,对偏远州县不管不顾,直接将那些学校废除。

那么,每年只能毕业几人,并获得进士身份的太学,以及其配套的小学、县学和州学,办来又有什么用处呢?

当然是为了掌控教育方向,发放标准的各科教材。

同时,皇帝和州县官员,通过官方学校,可以控制引导舆论风气。

一旦占领新的领土,立即可以调派师资力量,前往那些蛮夷之地进行教化。

父子俩还决定搞一种太学肄业生,即无法毕业的太学生内舍上等及以上学生,可以申请肄业,并派往地方做老师。一边做老师,一边还能继续考科举。

为了不影响教学,老师在教职所在地参加考试,由一省主官亲自监考。并且,每个府每届科举,只有一个老师的举人名额。

科举制度,会采用明清两朝的形式,但待遇则跟宋朝一样。

即举人没有特殊优待但不必重复再考。

这势必会造成应考举人越来越多,因此父子俩又予以修改,连续三届考不上进士的举人,必须重新回去从举人考起。这等于逼着举人放弃科举,三届考不过,九年就过去了,再加上他们之前考举人的时间,极有可能已经超过四十岁。

同样的,秀才连续三届考不上举人,须得回炉重造去考秀才。

举人和秀才,虽然没有优待,但这个身份就已能获得社会地位。

朱铭来到县衙,跟县令和魏泰单独讲解新规则。

“今后会设置行省,”朱铭说道,“一个府考出来的是秀才,秀才身份可以保留九年。一个省考出来的是举人,举人身份同样可以保留九年。”

魏泰惊讶道:“新朝的秀才,岂非比大宋的举人还难考?”

“那倒不至于。”朱铭微笑点头。

大宋的举人,是一个州或者一个府考出来的。

宋代不论州府,都比明清的府规模偏小。与此同时,宋代州府的举人名额,也比明清的秀才更少。

因此,两宋时期的举人,考取难度高于明清秀才,又远远低于明清举人。

“为何如此改革?”魏泰问道。

朱铭说道:“大宋动辄上万举人进京,靡费钱财,耽误时间,对朝廷和士子都没好处。改革之后,举人名额大减,每次顶多四五千人进京赶考。”

“也对,”魏泰点头说,“举人能保留九年身份,虽然额度变少了,却也让考上的士子,连续三届不用再重考。”

朱铭又说:“老先生若愿去襄阳府学做一年教谕,熟悉新的考试内容之后,就能前往汉中主持议礼厅。”

“议礼厅?”魏泰动了心思。

朱铭说道:“就是礼部,三年后负责组织考试。”

这是直接做礼部尚书啊,魏泰再怎么视功名如粪土,也被如此职位搞得呼吸急促。

这老头儿连忙平复情绪,却依旧心神激荡,起身作揖道:“明公如此赏识,老朽敢不从命?”

朱国祥让朱铭来请人,是把礼部也扔给儿子。

(上一章没说清楚,已改。粮食运到燕京,是由燕山知府处理的,还会拿一些来救济百姓。但郭药师通过强硬手段,直接把粮食扣了。)


状态提示: 第437章 0432【发明和教育】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