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中秋(1/2)
寿宴结束,舒窈便随母亲回了李府。
临走前,外祖母又命人给她塞了不少吃食,她回来分了些给青莲白梅她们。两人见了,都赞道:“好精致的点心!”
再有几日,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了,李舒窈的哥哥所在的族学也放了假。
多日未见,自然是要来看看妹妹的。
“英英你瞧,这是我给你捏的陶土小人儿,这是草编的蛐蛐儿,还有这个,桃木雕的小木剑……”
见他一脸兴奋,献宝似的把一些小玩意儿零零散散地摆在案上,舒窈心中其实是有点感动的:前世的她并没有这样一个花心思想哄自己高兴的哥哥。
但同时又有点想笑:李舒淇小朋友,你这么轻易地暴露自己在学堂里的三心二意,真的好吗?
果不其然,一旁的孟氏猛地伸手敲了一下他的脑袋,“难怪夫子说你整日无心学习,难不成就是琢磨这些东西去了?”
舒淇摸摸自己的额头,挨了这么一下,倒也不恼,“母亲说这话可就冤枉我了,这全是我闲暇时做的。夫子只见我文采并不十分出众,便认为我平日里不曾用功,未免也太武断了些。”
孟氏可不信他,瞪他一眼道:“你总有这样多的说辞。若是将摆弄这些小玩意儿的心思,全都用在书卷上,怎会没有长进?”
李舒淇故作深沉地一叹,“天下父母待子,大抵皆是如此苛责。可换作他们自己,十有八九做不到自己口中所说的那般刻苦上进,想来逼迫他人要比逼迫自己容易的多。”
前世当了二十几年的学生和女儿的李舒窈深以为然,忍不住点头。
孟氏见状,抬手捏捏她的鼻子,笑道:“你收了他这点礼,竟与他一道来气我!”
一旁的青莲和白梅听了,也捂着嘴笑了。
中秋时节,螃蟹、梨、栗子、枣、柑橘等应季食物纷纷上市。
同时上市的还有一种“小饼”,或称“月团”的。
苏轼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
可见宋朝人中秋吃的小饼里,是酥油和饴糖制成的馅儿,与后世的甜口月饼是差不多的。
李府厨下正忙着准备中秋家宴。今年姑娘突然说想要吃栗蓉小饼和咸蛋黄莲蓉小饼,厨房众人都有些惊讶。
好在栗子,莲子,咸蛋黄这几样东西倒是易得,尝试几遍总是能成的。
栗子去壳去皮,莲子泡发去芯,蒸熟碾作泥。栗子泥与莲子泥分别下锅,几次加油加糖,不断翻炒,直至成团,这样做出来的栗蓉和莲蓉口感才格外绵密香软。
栗蓉包进饼皮里,莲蓉裹半个咸蛋黄再包上饼皮,扣上模具,烘烤成型。
做出来的小饼连一向不喜甜食的孟氏都赞不绝口,又吩咐厨房赶制一些,要给亲朋好友都送上一份。
厨娘们得了许多的赏钱,自然是万分乐意。而收到李家小饼的一干亲友们也无一不夸赞的,又回以自家做的以表谢意。
到了十五这一日,李仪下了值,便匆匆去领早已预订好的酒菜。
宋朝人无酒不中秋,《东京梦华录》就记载:“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
瞧瞧,去晚了可是买不到的!
还未进家门,他身边的阿福便嚷开了:“街上家家酒肆门前全都排满了人,得亏主君预订得早,否则今日怕是喝不到了!”
李仪听了一笑,将买来的酒分了一壶给门房,守门的老刘头连忙拱手称谢。
孟氏正看着婢子仆妇打扫中庭,摆放桌案,见李仪回来便走上来相迎。
“我买了娘子爱吃的几样菜,咱们今夜一同饮酒拜月。”
孟氏微笑点头道:“好。”
一家人难得凑齐在一桌吃饭,舒淇边吃边讲着自己学堂里的趣事儿,什么夫子某天起夜跌了一跤啦,同窗的某某课上临摹图画被抓住打了手心啦,自己答不上夫子的问题是如何蒙混过关的啦……
李仪笑道:“越发没了规矩,连吃饭也堵不上你的嘴。”
“爹爹此言差矣,只许你们大人席间把酒言欢,谈笑风生,就不许我们孩子说话了么?”
李舒窈算是发现了,她这个哥哥有时刻变身李怼怼的潜质。
孟氏插话,“他不过见此团圆之夜,赌你不会真的同他生气罢了!”
“便是寻常时日,爹爹一向宽宏大量,也不曾真恼过我。”李舒淇昂头自豪道。
先怼后捧,这股机灵劲儿实在难得。
舒窈也有些感慨,其实李家这么轻松开明的家庭环境更为难得。
吃过晚饭,天色已暗,家家户户点上了灯。汴京城内大街小巷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一轮明月升起,柔柔地洒下皎皎流光。远处不知从哪里传来的丝竹管弦之声萦绕耳畔,其音缥缈,恍若隔着云端。
拜月祈祷是此时盛行的风俗。京中不论贫富,人人对月许愿,各有所期,或求早日登科,蟾宫折桂;或求貌比嫦娥,面如皓月;或求琴瑟和鸣,早生贵子;或求日进斗金,富贵荣华……
孟氏也在庭院中设案焚香,以祭拜月神。
舒淇要带着妹妹上街玩耍,如此佳节,户户欢庆,当然也不好约束孩子。
可是游人众多,鱼龙混杂,生怕出了什么差错。李仪无法,只好与他们同去。
一路上,画糖人儿的,耍百戏的,看热闹的,卖梨膏糖、月团等小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