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武道历史(2/3)
“一千五百年。”
谢易愣了一愣,随后低吟一声,“已经一千五百年了……”
他语气莫名有些沉闷。
宁宣忽然心头一动,“一千五百年前、开创佛道、乾朝人士,莫非你是武祖?”
“武祖,这是什么玩意儿,听起来好中二。”谢易疑惑道,“又中二又恶心,什么人会取这个名字啊?”
真不是?
宁宣解释道,“是这个世界为武道开天辟地的一位人物,据说史无前例地挖掘出了真气的存在,现在武道一系列的规则、成就甚至是道路的发展方向,都是由他所制定的。他放在我们前世,大概是物理学上牛顿一般的人物。”
“而佛门道法也是同时期传递下来的,现在的人们对着两门武学之源流也有诸多猜测,有三世佛说、三清尊说、王子说、老庄说……等等等等。反正这两处源头一般被认为是在武祖之后数十年乃至百年,他们的地位大约是爱因斯坦和麦克斯韦。”
“你别扯这些我都已经忘掉的名字了,反正那什么武祖肯定不是我。”
谢易懒懒道,“我穿越到这个时代的时候民间已经有真气了,我也是学别人的。不过那时候还没有武道这个称呼,最强者也就是真气境左右,后来我也算武林里一号知名人物,也的确让武道稍微拔高了一些上限,但要说什么武祖我是从来听也没听说过。至于佛道的确是我传下来的,但什么制定武道发展方向的人物肯定是胡说八道,这种事情只可能是千百年来无数武者的共同努力,哪有一个人物这么无法无天、唯我独尊的?”
“照你这么说,是后来人牵强附会?”
宁宣思索一番,其实这倒也不是没有可能,这个世界虽然武道昌盛,但要还原历史真相,恐怕比前世的考古技术要困难千百倍不止。而历经一千五百年以上的时光,又有谁能真正肯定彼时彼刻发生的事情呢?
好像也只有谢易这个当事人能说得上话了。
“当然是牵强附会。”
谢易以一个过来人的口吻,为此事盖棺定论,“哪有什么武祖,就算真有,所谓的武祖也不可能是一个人,而只可能是一群人。”
“那你当时是什么境界?居然能灵魂恒常不灭,彼时便有这种锻造灵刃、寄宿魂魄的技术了吗?”宁宣又忍不住问道,其实他也对历史毫无兴趣,只是对谢易的故事……准确来说,是对谢易这个人有浓厚兴趣。
谢易虽然是老古董了,但在与何楚的相处过程中,也第一时间询问清楚了当下的武林格局。当然,何楚本人的见识有限,亦不能告诉他太多势力方面的秘密,但当下时兴的武者境界划分,也给谢易弄了个明明白白。
观想境、百炼境、真气境、小玄关、大先天、烘炉境、武道元神、道极境。
“我走的并不是这条道路,在真气境之后便截然不同。不过要将道路一一类比,我应该的确比不上道极境界。千百年来的积累和成就,不是我一个人能赢过的。”
谢易虽然一直不愿意说武道,但一旦起了一个头,就好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一样,不仅一点不急躁傲慢,甚至还有点理性客观中立,侃侃而谈,细致入微,这让宁宣吃了一惊:
“何楚说烘炉境界是以自身为小天地,天地为大烘炉,将浑身上下一切精气神熔炼成一块‘胎芽孕种’,这种状态好像和我差不多,但我亦有可能能达到武道元神境界——这个其实不能说的很清楚,别说不同体系,就算是同一体系,境界高低只是成就上下,而非实战能力的差别。”
“这点我深有同感。”宁宣点点头,他自从与谢易相遇,一路都是以弱战强,却又屡战屡胜,对这件事情再有发言权不过了。
“至于当时的技术嘛……这方面就更比不上你们了。”
谢易继续说,“我们那时候是没有符咒这种东西的,老实说这在我的概念里应该属于仙法而非武功,虽然我后来的境界也已经达到了许多仙侠小说没有的层次,却还是做不到这种事情。至于落日圆这样的宝兵、烟驼铃这样的法器,更是我所不敢想、不能想的东西。就像这柄武劫,除了有我之外,其技术含量是远远比不上落日圆的。”
宁宣若有所思,这才明白不管是武道还是科技,其实都是一步一步发展来的。
千百年前,最开始的武者连真气也没有,只能打熬筋骨、习练拳脚。等到后来真气时代来临,佛经道法传世,是武道之路千百年历史的第一个鼎盛时期。
这个鼎盛时期,无疑是谢易为首的一群人所带来的。
但这个时期的武者具体到了什么境界、什么水平,当下也是众说纷纭。
有人——大概率是佛门道派的子弟——都认定了这个时期的武者是远古天神、道祖、世尊的俗世化身,为愚昧世人带来救赎,实则真身远在此界之外,各个神通不凡、法力无边,远远不是这个时期的武者所能够企及的。
也有人说这个时期的武者平平无奇,只是先行者罢了。他们拿出的证据,往往是正史记载,武者当时的地位、俸禄、势力范围等等,都说明他们不足以与世俗军队抗衡。
还有人说这个时期的武者走的是另一条道路。他们拿出的证据则是野史居多,其中有什么破碎虚空之类现在怎么看怎么不对劲的武学概念,被认为是潜藏在历史中的一条道路。
对此,谢易的回答同样充满理性:
“这三种说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