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二章 有我这个做姑父的兜着(1/2)
董卓将诸多大臣召集在一起,宣布了屯田安民的事情,紧接着,刘成这个屯田中郎将就开始征辟,一下子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去将公达唤来!”
几乎是与蔡邕同一时间,回到了自己住处的司空荀爽,开口说出了与蔡邕相似的话。
这几乎是他在知道了刘成向荀攸下达了征辟文书之后,第一时间里就说出来的话。
从人领命离开之后,荀爽闭上了眼睛,进行休息。
他年纪本身就已经大了,从洛阳一路颠簸到长安,路上又染上了风寒,如今风寒虽然好了,但整个人的身体,却不如从前了。
荀攸与荀爽住在一个院落里。
如今长安这里住宅紧缺,只有荀爽、王允、刘成、蔡邕等一批高级官员能够住上一套不错的宅院。
其余的诸如司马朗、刘范、荀攸这些人,大多分到的住处都是一些很是简陋的农家小院。
不过与刘范这些人不同,荀攸有一个分到像样宅子的祖父,因此上,他那小院就没有去住,一直住在自己祖父的大宅院中。
“公达,你可接到了刘皇叔的征辟文书?”
荀爽睁开眼睛,看着前来的荀攸出声问道。
荀攸闻言就从自己的衣袖之中,将一封加盖了屯田中郎将的文书,给取了出来,恭敬的递给了荀爽。
“文书在这里,祖父还请过目。”
荀爽接过打开看了几眼,将之重新递还给荀攸。
“公达,这事情你如何应对?是去还是不去?”
荀爽开口询问。
荀攸不假思索的开口道:“去,当然去,我颍川荀家不是拘泥小节的人。
孙儿也不是那种死守一些无用的东西,在意别人看法的人。”
听到荀攸这样说,荀爽的脸上一下子就露出了笑容来:“我就知道,公达你这样一个聪明的人,一定会做出正确选择来的,现在询问,果然如此,公达你能这样想,我就放心了。”
说罢,他又开口道:“这世上的人,很多看东西,都只看到了一个表面。
如同袁本初那样,领兵起来抗贼确实风光,也确实容易为人所乐道,为人所称赞。
但在这个过程里,那诸多无辜的百姓,谁又能为他们着想,为他们负责呢?
这天子,这汉室的尊严,这些难道就不要了吗?
我荀爽之前一直潜心著作,不曾怎么外出做官,现在董卓专权了,我一大把年纪了,却应了他的征召出来做官,是因为我忽然间想要做官了吗?
是因为我怕董卓之前所说的杀我荀氏一门的威胁吗?
不是。
是因为我知道,越是这个时候,就越是需要有人顾全大局,在董卓,在汉室身边进行周璇。
领兵对抗,讨伐董卓需要有人去做。
委曲求全,忍辱负重,也需要有人做,
表面需要做,里子也需要有,有表有里才能将事情做的更好。
只不过,这里子历来不好做。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我荀爽才出来了!”
说了这样一长段儿话之后,荀爽歇息了也一会儿,再度开口道:
“这事情,公达你做的非常对,这事情必须去做。
不仅是因为这是董卓亲自宣布的事情,而主持屯田事务的乃是刘皇叔,对你的征辟,也是他亲自进行的,刀把子在这些人手中握着。
还因为,这事情是真的涉及到太多百姓的生死了!
公达你若不去参与到这事情中,那么,这些百姓就真的是完全交到了那刘皇叔的手上。
他做的好了自然是极好的,但若是做的不好,你不应辟,那只有在一旁气的破口大骂的份。
除此之外,什么事情都做不到,半分忙都帮不上。
你应辟了,参与到其中了,这刘皇叔屯田安民之中出了差错,你身处其中,也能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上一些事情,去进行纠正,去为那些百姓谋福利。
这样一来,能够活的人,可就不是一家一口了。
可远比那些满口忠义、满口怜悯百姓之人,支上一口锅熬粥给受灾百姓分粥,或者是给百姓分上一些粮食,能够救的人多多了。
那是小义,是小善,不是大义大善……”
荀爽一番话说完,荀攸忍不住的对着荀爽拜道:“祖父教训,孙儿谨记在心!”
荀爽对着他挥挥手:“算不得什么教诲,只是我的一些唠叨罢了。
公达你自幼聪慧,这些事情,我就是不说,你也是知道的。
我们这老一辈的,也都去世的去世,老朽的老朽,撑不了几年了,今后,还是要看你们这些后辈。
不过,家里面有你与文若两个人在,我是不担心的。
有你们两个人在,咱们荀家就不会衰败……”
……
持着刘成征辟文书的使者,出了长安,一路快马朝着长安西北面而去。
一天一夜之后,来到了鳌头山。
这里山势险峻,道路崎岖,又是西凉前往长安的必经之路。
牛辅大军就在这里驻扎。
就算是此时马腾韩遂早已经率兵返回,也一样不曾离开。
前来传递文书的使者,先持着刘成的书信,以及刘成让他携带的两坛子好酒去见了牛辅。
牛辅见到了刘成的信,又见到了这使者送来的两大坛子好酒,不由的满是喜悦。
“克德老弟是真不错!在这个时候,都不曾忘记了老哥哥!!”
他出声说道,满是兴奋。
说过之后,才想起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