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所闻所见(2/2)
发生摩擦、矛盾,来这里调节、解决。看到张叔夜等人在外面观看,一个身穿公服的吏员出来,狐疑地问道:“你们是何人,为何在此,可有“身份证”?”
张叔夜见过王松的“身份证”,知道就是户籍。他摇摇头道:“在下是外地人,没有身份证。”
王青也不言语,他倒要看看,这吏员要如何处理,会不会公正执法。
听到张叔夜说没有身份证,吏员马上面色严肃了起来,他皱眉道:“那你们有没有暂住证?若是没有,就只有把你们抓起来,核实身份。若是没有作奸犯科,我可以给你们补上一份身份证明或是暂住证。”
王青点点头,随行的卫士拿出宣抚司的“特别通行证”,悄悄耳语了几句。吏员点点头,张叔夜一行人告辞离去。
刘韐暗暗叹息。朝廷贪官污吏、争权夺利、结党营私、内忧外困。河北却是政事清明、兵强马壮、已经大步向前了。
街旁一些长方形金属框架栏,引起了众人的注意。曹勋好奇地上前去看,原来是透明玻璃在外的报栏,里面是官府近期的政令,几张近期的报纸,还有什么寻人启事,房屋租赁等等。
街边摊贩众多,都是一些走街串巷、卖菜卖吃食的小贩。马扩在一旁介绍,这些小贩无需承税,因为都是小本经营,官府免税。
朗朗的读书声传出,众人都是一愣,随即驻足凝听。
“这文章为那位大贤所做?”
听了一会,张叔夜回头问道。
“张公,这是王相公所做,文名“少年中国说”。王相公有感于山河破碎、金人肆虐、而我宋人孱弱不堪,乃做此文,寄希望于未来一代。相公也因此创立公费“希望学堂”,凡6至13岁的孩童,一律免费上学。”
张叔夜怔了怔,才点点头道:“老夫差点忘记了,王相公也是一方大家!孩童上学堂免费,王相公善莫大焉,我辈自愧不如啊。”
刘韐沉声问道:“6至13岁的孩童,那么河北之地这样的学堂不少吧?”
王青点头道:“刘老将军说的不错。河北大概有40多万学童,500多所学堂。河东大概是河北的一半。”
王青本想说河南府、京畿道、以及陕西,又觉得太过敏感,索性不说。
张叔夜和刘韐、曹勋几人面面相觑,心里都不敢相信。王松如此大办教化,以后这些新一代,谁还会记得大宋朝廷?
虽然众人也知道王松此举功盖千秋,于汉民族功莫大焉,只是这辉煌之中总觉得有些别扭,有些言不由衷。
“咱们进去,观摩一下。”
众人在王青的带领下,进入学校。只见操场上一队队的学生正在跑步或锻炼,清晰的“一二一”等号子声响个不停。
“王大官人,怎么学生们也要练习枪刺术,也要练习队列?”
当年在汴梁城,张叔夜仔细观察过王松军中的训练,有些练习项目还记忆犹新。
王青道:“张公,学生们练习这些军事项目,除了强身健体之外,也要养成尚武和服从的习惯,培养他们的尚武之气。金人肆虐,宋军或一触即溃,或开城降敌,凡此种种。中华已无血气可言,学堂正是教化的最佳场所!”
曹勋看的冷汗直流。操场上,那些七八岁的儿童们,一个个用力刺出手里的木棍,稚嫩的怒吼声清脆整齐。那些喊着口号,脚步声整齐划一的孩子们,莫名地让他感到惊悚。
再过十年,这些年轻一代,谁眼里还有大宋天子,谁还记得大宋朝廷?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张叔夜望着操场,眼神迷离,刘韐抚须沉思,曹勋脸色煞白……
“王相公这么做,就不怕人心思变,人心……不稳吗?”
张叔夜摇了摇头,喃喃自语。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便是王相公办学的目的。开启民智,尚武好战,民族才能更加强盛,才能不被外敌凌辱。”
王青倒是镇定自若,语气温和。
“王相公如此做法,也不知是福是祸?”
刘韐轻轻摇了摇头。王松离经叛道,却也昭示了王松的自信。
一众人出了学堂,面色各异,信步向前而去。
看到每一个街道拐角都有一间房子,百姓出出进进,衙役彬彬有礼,张叔夜一问才知道这是巡铺。
“当年的东京城也有这些巡铺,不过不像这街道司的衙役,能干这么多事情。”
张叔夜摇了摇头。当年东京城的衙役什么货色,两下一比较,高下立判。
。.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