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章 风雨欲来(1/2)
两河之地,忠义军有10万之众,可是分散于河北、河东,若是金人倾国围攻大名府,围点打援,忠义军怕是不好应付,对忠义军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在平原上步兵对抗骑兵,敌众我寡,即便火器如何犀利,也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与完颜宗辅、完颜阇母等人接连几次大战,缴获了几千战马,将士也在拼命训练。但短时间内,这些人还只是绑在马背上的步兵,要想形成战力,还需时间。
金人铁骑可以四处纵横,忠义军却没有这个机动能力。只能靠着夜战、偷袭战才能取得战果。
现在有了水师,倒是可以大大增强忠义军在运河、黄河、漳河、滹沱河两岸的机动能力。胜了可以上岸,战事不利,可以退回船上。
后世的西方列强,凭借着坚船利炮,也没有多强的陆上机动能力,照样统治了各个大陆。
十五世纪末,国土狭小贫瘠,人口不到百万,通过海外探险和贸易殖民,葡萄牙迅速崛起为横跨亚、非、欧、美洲的殖民大帝国,靠的就是改变传统的贸易政策,开始征服商路上的据点,修筑防御工事,配置士兵,以确保贸易畅通,也是海上殖民统治的开始。
看来,忠义军除了水师,海军只怕是也势在必行。
与此同时,恐怕也得建起一座庞大的船厂,来供应和保证海船的生产。
此时此刻,忠义军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漕运的畅通,保证南方粮食源源不断地输入。若是从四川购入,价格高不说,路途遥远,周期太长。
两河遭战火蹂躏许久,又是交战之地,想要垦殖,屯田、营田,天然上受阻严重。即便军中的粮食够吃,百姓也不能饿着肚子。
将来,一定要先灭了西夏再说。
大宋与北方的金、西夏两政权并存,边衅时起,河北、河东、陕西三路正当其冲。而所需的漕粮都是由江淮运往。
江淮漕粮运往三路,以河北最多,常数为近百万斛,有时多达200万斛。
而江淮物资转输河北的主要渠道就是汴河。汴河漕粮,一年通常是600万石,最多时达800万石。
“山林之木尽于舟楫,州郡之卒弊于道路”。
国依兵而立,兵以食为命,是以漕运为本,是国家最急最重之事。一旦女真人断了漕运,那么不单单是两河,恐怕京畿道都会受到牵连。
朱梦说满脸忧容,眉头紧锁。
“番子南下,每陷通都大邑,劫掠财货,以为己用,此为“因粮于敌,以战养战”,而“胜敌益强”。我军只能苦守城内,被动挨打,此敌我之异也。”
黄纵沉声道:“国家御戎,皆在边郡,金人南下江淮,乃是直奔我之心腹。如今之计,莫若水师顺河南下,将淮水以北控制在我军手中,而不至于断了漕运,以免大军有后顾之忧。”
不管金人是不是倾国来攻,以完颜吴乞买,完颜宗弼这些人的眼光,占据江淮地区,隔断前往北地的漕运,孤立忠义军,恐怕会是势在必行。
这下一步的攻防重点,也许不在大名府,而在江淮一带。
大名府,太原府都是高城深池,再加上火炮之利,震天雷辅之,千军万马,也无大碍。
只是从众人的反应来看,太过悲观,也太过缺乏进取性。
战争的目的,就在最大规模地杀伤对方,而使对方失去战斗力。
“各位先生,不管金人是不是会倾国而来,我军下一步的策略重点,就在于更大规模地杀伤金人。我军就是要歼灭其几支大军,使其处处皆哭声,部落尽寡妇。要告诉金人,宋人不是那么好欺负!”
处处皆哭声,部落尽寡妇。李若虚几人,心里都不由得颤了一下。
看来秋日秋风萧瑟,金戈铁马之时,不可避免,两河将会迎来一场场血战。到时真的怕是血流成河,尸积如山。
“江淮之地,如今以叛军刘豫最为势大,正好狠狠打击一下此贼的嚣张气焰,也让那些“汉奸”们都收敛收敛。”
历史上刘豫降金,鉴于形势需要,刘豫被金人立为“大齐”伪帝,现在历史改变,不知还会不会重蹈覆辙。
狗改不了吃屎,刘豫拥四路之地,十余万大军,金人要南下,封其为帝,以汉治汉,不可避免。
想到长江水道,洞庭湖水域,脑子里面不由自主地想起历史上的那个人物,那场起义,王松的眉头轻轻一皱。
也不知道张过等人,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情形。
“诸公,洞庭湖一带,可有异样?”
王松的一番话语,让黄纵不由得有些诧异。难道说王松真是未卜先知,知道有民变发生?
“相公,据江南来的客商说,江南大旱,洞庭湖的钟相和杨太等人,带领上万百姓,在洞庭湖揭竿而起,自立为王。杨幺部击退了官军的数次围剿,动静不少。”
王松轻轻点了点头,看起来,天灾之下,历史上的钟相杨么起义,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历史上的这场起义,持续了五六年之久,由岳飞等人剿灭。现如今,没有了岳飞,不知道这些人的结局如何。
“还是要密切派人查探,不可断了消息。”
王松叮嘱了一下,话题转到了大宋朝廷身上。
“听说赵构在扬州厉兵秣马,编练新军,不知是真是假。听说翟亮也在扬州,颇受重用,是也不是?”
翟家满门忠烈,对大宋朝廷忠心耿耿,翟亮又是年轻气盛,一直想光大门楣。大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