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123读书小说网(123dushu.cc)

首页 >>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 >> 第一百四十七章 齐鲁骤变(今后更新就定在12点了)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123dushu.cc/198021/

第一百四十七章 齐鲁骤变(今后更新就定在12点了)(2/2)

一次大小金川之役时,川蜀清军就是因为缺乏重炮,并严重低估了番民们的碉堡,从而进展不顺的。

当时清军的大型火炮分布是极不平均的。因为之前的主要战争都是集中在东南和西北,做多加上两湖,巴蜀地区属于绝对的空白区域。彼处清军的武器装备相比其他重要省份的同行来说,极为不堪。谁叫那地方先是在明清交替时期损失惨重,之后又远离满清与三藩、郑氏、准噶尔交战的主要战场呢。

直到雍正末年,定额四万多人的川省绿营,仍就仅有两百多门较小的轻型火炮,连清廷定的配置标准都达不到。

等到了第一次大小金川之役爆发时,清军每次费尽气力的将劈山炮搬上山头阵地,结果都只能打掉对方碉堡碉顶的几块石头。偶尔在墙上崩出一个小洞,敌人也能立马补上。有的碉堡承受了二百多炮都还能屹立不倒,根本不用指望这种武器能撼动整个碉身。

整个大小金川之役,那就是一个清军更新攻坚武器的大秀场,打第一次大小金川之役时的劈山炮等小炮,到第二次大小金川之役时的红夷大炮。

后者也从一开始的十磅以内炮口慢慢增长到了炮身五六千斤重的小30磅炮口,那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攻城重炮了。

再配合着劈山炮等轻炮,以及阿桂特意向乾隆索要来的冲天炮,冲天炮也就是欧洲战场上的大口径臼炮,凭借着近千门大大小小的火炮,才硬生生的把大小金川无数座大大小小的碉楼、石卡和木城一扫而光。

战争的最后一年里,负责炮弹回收的官员,光是在大金川核心位置的逊克尔宗及勒乌围官寨附近战场就陆续捡走了3万多发实心铁弹,平均单个重量高达十二斤。

而战后清军军营中的盘点,各类火炮炮弹存货也依旧剩有30余万发。

阿桂现在就把这批战争经验无比丰富的精锐炮手都带来了齐鲁,在背后清廷中央和齐鲁中原等省的大力资助下,飞快的铸造出了一批臼炮。

这对山地里义军的威胁就肉眼可见的暴增了一大截。

因为往日的劈山炮、子母炮等都是直瞄炮,射线走直线,而冲天炮属于臼炮,是一种曲射炮,身管较短,口径较大,体量轻,便于移动不说还多发射爆炸弹,也就是开花弹。

义军根本就没见过这种炮。

事实上要不是阿桂向乾隆索要这种火炮,冲天炮这种火器在康雍年间的一场场大战结束之后,就已经成为了一种绝大部分人仅能通过《大清会典》和《皇朝礼器图式》等官方书籍了解梗概的火炮了。

孟灿、王经隆大呼吃不消,只能带着人马撤退,利用山势山路,在天保山、熊耳山里跟清军兜圈子周旋。

但这绝不是什么长久之计。

清军兵多将广,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压缩二者的活动范围,直到将他们彻底包围!

而且孟灿、王经隆两军灵活是灵活,可他们的避走也丢掉了自己经营起的老巢,丢掉了大批无法携带的粮食军需。

可以说处境只会越来越差。

要是没有外力营救的话,只多一俩月,周旋空间尽失的两军就会被阿桂给逮住的。

王伦一封求救信送到了赵亮手中,这是他所能给予孟灿、王经隆两军的最大帮助了。

除此之外,王伦军的频频出击根本就无济于事。阿桂布置了大批人马横置在蒙阴和费县之间,处在守势的清军可不是义军随随便便就能穿透的。

王伦凭借手中的力量根本不能给清军以真正的威胁,自然也救不了孟灿王经隆二部了。


状态提示: 第一百四十七章 齐鲁骤变(今后更新就定在12点了)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