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风水宝地(1/2)
第二日一早,张天师便带上板凳出发了。
板凳问道:“天师大人,楚地那么大,咱们去哪去找人啊?”
张天师眯着眼,片刻后回答了两个字:景陵。
说完之后露出了回忆的神色。
楚地的确很大,但是叫景陵的地方只有一处。
在楚地腹部,有一个平原地带,因为处于长江和汉江两条大江交汇处,于是被称为江汉平原。
这景陵便是属于江汉平原了,自古便是鱼米之乡。
三十年前,在这景陵城发生了一件当时不为人所知的大事,张天师至今都心有余悸。
景陵城东有两个少年,一个姓倪,一个姓徐。所在的村子相邻,两人年岁相仿,自幼情同手足。
后来,徐姓少年不知怎地,迷上了风水之说,便离开家乡,四处拜师学艺。
倪姓少年则在家,以种田挖藕卫生。因为倪姓少年勤俭节约,脑子又灵活,慢慢地便积累起了家产。
岁月如梭,当年的少年,渐渐走过了青年、中年,到五十多岁的时候,倪姓少年已是本村的一个财主了。
这倪财主虽然发家致富了,但可能因为过过苦日子的缘故吧,不但不是那种黑心老财,相反却还乐善好施。周围的人都称之倪善人。
照说倪财主人生也算圆满,可偏偏就是年过半百,膝下无子。倪财主夫妇每日为此忧心叹息不已。
突然有一天,当年的徐姓少年回来了。
这些年在外漂泊,虽然学了一些风水道法,但并没有闯出个什么名堂,不过是一个落魄江湖的风水先生而已。不仅如此,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还瘸了一条腿。
徐先生算出自己命不久矣,此生修仙更是无望,不免想到落叶归根。于是便赶回了家乡。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
徐先生回来之后,家里的亲人都不在了。只剩下自己最小的那个弟弟。
而且就是这个弟弟,自幼便身患肺痨,干不了重活,三天两头还得去寻医问药。家里的情况更是一日不如一日。只到父母去世前才想尽办法给他找了一个老婆。
徐先生回来没多久,这弟弟便也撒手西去了,也便就剩下新寡的弟媳了。
原本祖屋就不大,为了避嫌,徐先生自然不好在居住在那里。现在真是落到了山穷水尽,衣食无方的地步了。
倪财主听说了这件事之后,顾念往日情谊,便把倪财主接到了自己家,每日里一日三餐,好言好语宽慰着。
如此三个月后,徐先生终于说了:“倪兄,小弟我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倪财主回道:“贤弟有何事但请开口,愚兄能做到的尽量做到。”
徐先生摇头道:“今日倒不是说的我自身之事。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生老病死。虽倪兄正当盛年,可终究也有那一天。你这辛苦打拼的家业,若无子嗣继承,也未免为一大憾事。”
倪财主叹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贤弟说的,我又何尝不想。但这些年来,妾也纳了,寻医也寻了,求神拜佛什么都做了,还是这样,愚兄能有什么法子?”
徐先生沉吟片刻之后说道:“小弟我这些年在外,一无长进,不过倒是学了些风水之术。前日你我二日散步,当时你指着给我看了你家祖坟。那块地是不错,就是有一点,旺财不旺人。”
倪财主忙问:“旺财不旺人?”
徐先生答道:“是,那块地,不旺人丁。依小弟之见,若是觅个风水宝地,再选个良辰吉日,将祖坟搬迁,或许倪兄就后继有望了。”
倪财主大喜,当即拿出银钱相谢。
徐先生也不推辞。第二天起,就和倪财主两人四处寻找吉地。这样连着找了一个月,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
而徐先生原本身体就不好,加上最近每日里跛着脚出去为倪财主家找墓地奔波劳累,这一日一回来便病倒了。
这下把倪财主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围着徐先生的病床团团转,并找来名医给他治疗。
徐先生叹道:“想我徐某一生少小离家老大回,最终一无所成。未能给父母尽孝送终,自己更是孑然一身。若不是我那小弟走前还能遗腹于弟媳,我徐家也便就此断子绝孙了。于是提前给自己觅得一墓地,但愿能照料于那孩子。”
倪财主也跟着叹道:“兄弟,你就别想那么多了,好好养病。”
徐先生继续说道:“倪兄,多谢你能收留于我。不过小弟自己知道,我已是油尽灯枯,坚持不了多久了。我想好了,我现在这样,也再也不能陪你去找好地方了。不如,干脆那块地就给了你吧。”
倪财主说道:“贤弟,那怎么行?那是你为你们徐家的,我不能要。”
徐先生惨笑道:“对那些后人来说,祖上积德也不过是庇佑。最关键还是在自己。所谓生恩不如养恩,我这万万没想到,到了临走这时,竟是你这少年知交相送。徐家已经有后,你还没有。这风水一说,阴德最重。你一世行善积德,应有个美满结局。更何况,我徐家潦倒至此,恐怕我那弟媳也没有能力置下那块地。此事倪兄便不要再推脱了。”
倪财主再三相劝,徐先生还是坚持己见。加上确实太想要个儿子了,到最后倪财主才说道:“既然贤弟盛情难却,愚兄便领了。不过今日我有一句话说到前面,你们徐家那孩子,无论男女,倪某都视如己出。将来两家若是一儿一女,便是结为亲家。若是同性便结为异性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