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饮鸩止渴(1/2)
朝议进行了长达两个时辰,但没有任何突破性的进展。出兵平叛是必然的,但由谁领兵?派多少人?群臣互相推诿,谁也没有把握能抗下这个艰巨的任务。散朝之后,朝臣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一边讨论一边往皇宫外走。
袁槐脚步飞快,只是走过少府崔哲身边时貌似无意中碰了下他右肩。崔哲望着袁槐渐渐远去的背影,眼睛微微眯起。
当晚,一个全身包裹在黑衣中的人悄悄从袁府后门走了进去。一路走到袁槐书房,一个仆人也没有碰上,仿佛都消失了一样。书房中只有袁槐一人,沉默地坐着,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推门声打断了袁槐的思绪,随后一个人走到他面前。掀开罩在头上的衣帽,此人正是位列九卿的少府崔哲。崔哲在朝中一向不偏不倚,和魏征一样以公正着称。他不仅曾经上书天子,历数董卓十大罪状,要求罢其大将军之职。他还当庭指责袁槐滥用职权,任用亲信。总之,这是一个处处得罪人的孤臣,但偏偏天子十分欣赏他,屡遭弹劾依然屹立不倒。谁也不会想到崔哲竟然会出现在这里,还是以这种隐秘的方式。
“你来晚了!”
“关系重大,不可不慎!”
“冀州之事,目前来看还是一帆风顺。不过,卢植被杀还是有一些影响。卢植确是不可多得的将才,原以为最后可以借他的力量来收尾,我们也可以少费点功夫。”
“无伤大雅,后天的大朝会才是一切的关键。只要天子同意了,颁下诏令,大事定矣。不过,你真有把握说服董卓?“
”我当然没把握,但某些人有十足的把握。“
就在两人密谋的同时,太尉府里同样有一场关系到大汉命运的对话正在进行。一方是当朝太尉、大将军董卓,一方是跟随他多年的心腹谋士贾诩。
”文和,这个办法真的好吗?恐怕天子不会同意。“
”为了平叛,为了维护大汉江山,天子即便知道后患极大,无奈之下也只能认了。“
”但是,就怕会有人搅局。魏征和崔哲总是与我为难,处处针锋相对。“
”当今朝廷,除了太尉,只有袁槐为首的士族势力最有影响力。魏征和崔哲虽然难缠,但不过是小鱼小虾。取得袁槐的支持,大事可成。”
“袁槐胃口不小,不知道要怎么打动他。”
董卓心动了,依照贾诩的办法,他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将军,统领千军万马。然后,再进一步也不是没有一点机会。自从登上权力中枢后,董卓深藏心底的野心也一天天见涨,他渴望更多。
次日,董卓派贾诩秘密前往袁府,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双方达成了协议。
冀州叛乱之事在长安城传得沸沸扬扬,大街小巷都在谈论这事。大多数朝臣虽然不敢领兵出征冀州,但对于局势还是持乐观态度的,认为大汉朝廷根本不是一群乌合之众可以撼动的。之所以现在被打得节节败退,无非是朝廷还没有反应过来,毕竟天下太平已太久太久。长安百姓也是一样,万里之外的叛乱于他们而言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甚至有人开庄押注,赌叛军能坚持多久。
所有人都不知道,一个颠覆大汉江山的阴谋已经悄然而至。
隔了一天的大朝会分外隆重,长安城中有资格参与的官员都不得缺席,大小官员天还没亮就开始往宫里赶。红日初升,沉寂的宫城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大家彼此打着招呼。一月一次的大朝会不在未央宫举行,改在了更宽更大的太和殿。
在庄重的钟声里,群臣入殿,天子驾临。
“诸卿,今日希望大家畅所欲言,群策群力。”
天子话音刚落,就有一些人急不可待地跳出来,都是平日没有资格参与议政的四品以下官员。他们争着出谋划策不过是想在天子心中留一个印象,至于方法可不可行并不重要。
天子见大家积极性挺高,刚开始还很高兴,但听着听着脸就黑了。尽是一些听上去不错,其实毫无用处的意见。正在天子准备点名的时候,终于有重臣开口了。
少府崔哲朗声说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剿灭叛军不光是朝廷的责任,各地的世家豪族也要出一份力。朝廷可下诏,令各地组建团练,共讨叛贼。如此一来,朝廷不费任何代价就可得百万之军,平定冀州之乱轻而易举。“
崔哲刚说完,魏征一下子跳出来,神情激动地说道:”万万不可,崔哲此言误国误民,其罪当诛。世家豪族本来就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让他们掌兵无异于纵虎归山。以后即便平定了冀州之乱,大汉江山也不得安宁。“
崔哲不甘示弱,反驳道:”那冀州之乱怎么办?御史大夫有何良策?“
魏征对军事堪称一窍不通,自然没有解决之道,一时间找不到话来反驳,急得面红耳赤。朝中众臣倒有大半出身世家豪族,对于崔哲的计策颇感兴趣。虽然没有谋反之心,但增强自身实力的机会也不愿错过。好在也有一些出身寒门的朝臣经过仔细思索,看出了其中的凶险。
议郎卫琯出班说道:”崔哲之策只是饮鸩止渴,不足取也。“
卫琯之后,又有数人出言赞同魏征的意见。
天子犹豫不决,倒不是怀疑崔哲的用心,他的这一办法的确可以平定冀州乱局,但魏征的话又让天子有些不安。
正在这时,在朝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太尉董卓也有了动作。
“臣有一计,可解后顾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