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只愿天下处处有良医(2/3)
”“可是,可是张某观襄侯脉象虽然强健,可走动之时根骨却有些……”
张仲景打住了话语,拧眉思考片刻,这才说道:“有些不太舒畅,不够自如……”
张仲景说话用词很小心,尽量斟酌语气,生怕李易认为他是有意冒犯。
毕竟这些话换个小心眼的人听了,可能会认为他是说对方有残疾。
李易自然不会那么想,他笑了笑,示意张仲景安坐,又从凉亭阶下捡起一颗比鸡蛋略小的青石,在张仲景疑惑的注视下对着地板敲了敲,然后置于手心,五指慢慢合拢,用力一握。
咔咔――
随着两声脆响,李易摊开手掌,就见那石头赫然裂做了六瓣。
“嘶――”
张仲景倒抽一口凉气,眉眼狂跳,若非李易身份非同寻常,他定要认为是有人在与他耍戏法。
张仲景吞了口口水,喃喃道:“这……这是……”
李易将碎石丢到一旁,拍了拍手上的灰尘,很是淡然的说道:“李某天生神力,所以平时一举一动都刻意收敛了力气,一直以来不曾有人注意到,只有张先生眼光厉害,看出了问题。”
张仲景连连点头,然而心中却是不信。
倘若真是天生的神力,由小到大,身体必然无比自然,他是绝对看不出问题的,李易的情况只能是后来才产生的变化。
不过张仲景也只是想到这些而已,没有再往深处思考,毕竟不是什么大事。
“原来如此,张某见襄侯相召,只当是让张某来看病,却是张某多心,叫襄侯看了笑话。”
“非也,我请张先生来此,的确是有人病入膏肓,需要张先生出手相助!”
“啊?”
张仲景一愣,然后马上正色道:“不知病人在何处?”
李易暗暗点头,张仲景与他说闲话的时候看上去就像是个普通文士,而且还是性格偏软,稍带油滑的文士,但一提到治病救人,身上气息马上就变了,有一种很独特的锋芒与自信。
在张仲景想来,请他看病,李易自然应当心急,可李易却是不慌不忙,抿了口茶,直到张仲景都要皱眉了方才说道:“那人病的很重。”
张仲景感觉李易态度不太对,但还是问道:“具体如何?”
李易叹了一声道:“浑身癣疥,四体无力,脑中入风,不能言语,腹中空空,却食不下粒米……”
张仲景嘴角抽了抽,心中暗暗有些生气。
倘若真有人像李易说的这般,怕是早就死翘翘了,哪还能叫他有空如此慢斯条理的说话?
分明是拿他寻开心啊!
本来因为李易在外的名声,张仲景对李易是有些好感的,可因为李易的打哑谜,却是生出了不满,若非担心李易小心眼,再加上他老家就在南阳,怕是已经拂袖而去了。
张仲景吸了一口气,道:“张某医术浅薄,如襄侯所言这般,实在有心无力,叫襄侯失望了。”
出乎张仲景意料的,李易点头道:“确实,以张先生一人之力,的确是做不到。”
张仲景闻言一呆,他只是谦虚好不好,李易居然真说他不行,这也太不给面子了吧。
看了一下张仲景的脸色,李易感觉欲扬先抑的铺垫的差不多了,于是神色一正,道:“先生可知那病人是谁?”
“不知……”
“唉,如此病重之人,你我皆知,正是大汉的四百年江山啊!”
当啷一声响,却是张仲景手抖了一下,打翻了茶碗。
李易仿若无事,继续道:“如此重病,非一人之力可以挽救,所以,李某欲在荆州建一书院,广纳天下有志之士,将来为陛下前驱,扫荡宇内,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张仲景擦了擦额头上的汗,道:“这……襄侯志向,叫张某佩服,然而国家大事,张某不过一区区……”
不等张仲景的话说完,李易直接打断道:“某欲在书院中设一堂,名为医学堂,收五百少年,供给衣食,教他们读书识字,只待启蒙之后为其教授医理,如此三五年后或可小成,又三五年后大成,然后其中半数行走天下,治病救人,半数则效仿旧事,于书院中传道受业,再过十年,天下医者便有千万之数!”
“医一人,是医人,医万人,则为医国啊!”
张仲景一开始只当李易是年轻气盛,心血来潮想要胡搞瞎搞,可渐渐听着听着,不由也提起了精神,生怕漏过半个字。
等到李易说完,张仲景只感觉心脏咚咚跳的厉害,他动心了,真的。
张仲景一生所求为何?
治病救人,悬壶济世。
当然,如果顺便能名留青史就更好了。
现在的张仲景每日行医治病,闲暇之余编纂医书,目标很明确,可将来究竟能走到哪一步,他自己也不知道。
现在李易开口,却是给了张仲景一条明路。
哪怕悲观一点,李易的书院中途夭折,但只要张仲景曾经教授过几百弟子,也算是不枉此生了。
张仲景看着李易,目中不由露出敬佩之色,且不论“治国”这一套说辞,单看李易要设医学堂,便知他是极为爱民之人。
不过,短暂的热情过后,张仲景却是冷静了下来,叹道:“襄侯大义,叫张某万分敬佩,只是此事当真要做起来,却是不易的。”
李易问道:“如何不易,还请先生道来。”
张仲景道:“寻常少年,大多愚笨,聪慧者甚少,收五百少年学医,何其难也。”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