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小议金秋和西方的13(1/2)
正如文中所说的,金秋理解为秋收时候的金黄色是绝对错误的,纯粹只是那些没读过古文的现代人望文生义的理解罢了。在五行和四季之中,秋对应金,所以秋天就被称为金秋。
唐代王维《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金天净兮丽三光,彤庭曙兮延八荒。”赵殿成笺注:“金天,唐人多使金天字,即秋天也。秋于五行属金,故日金天。”。秋天也称“金行”、“金数”、“金秋”。例如宋代沈遘《五言次韵和景彝秋兴》:“暑随朝雨尽,凉人暮天多。已觉金行早,谁调玉烛和。”,还有唐代刘禹锡《早秋集贤院即事》:“金数已三伏,火星正西流。”
秋风因此也被称为“金风”,如唐代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还有宋代秦观有一句很出名的词,估计读过书的人没几个不知道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其中的金风玉露指的就是秋风白露,因为七夕节是处于立秋和白露节气之间的。至今人们还用“金秋十月”、“金风送爽”之类的语词来描写秋天。
提到金秋,不得不提的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他所写的一篇《秋声赋》,里面就提到: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从中可以看出,秋-金-肃杀才是其真正的意思。
《秋声赋》全文如下,从中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出秋季的肃杀。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阴阳之仙道
在当今世界上被翻译成外文的所有书籍之中,《道德经》的数量是位列第二的,仅次于第一的《圣经》。而这两本书可以说都是宗教类的书籍。所以某些人老提所谓的科学来打压所谓的迷信,真是一个笑话,等什么时候某本科学类的书籍成为外文翻译量最多的书籍再来说科学吧。在欧美的电视剧电影中,如果科学的西方人遇到麻烦,你知道他们的口头禅说的是什么?是“啊,我的上帝啊”,而不是说“啊,我的科学啊”,“啊,我的牛顿啊”,“啊,我的爱因斯坦啊”,“啊,我的阿基米德啊”之类的话。很多人,包括那些官员和科学家,他们有时候都会做一个动作,那就是在身前画一个十字,这个十字是什么,大家都懂。还是那句:条条大路通罗马,现代科学仅仅只是通往真理的其中一条路而已,并不是唯一的路。神学,星象,风水,未必就不是通往真理的另外一条道路。
我并不是说古代的全部东西都是好的,可也别把古人千辛万苦用性命传承下来的精髓都一竹竿撸死。很多东西都是我们自以为是罢了。古人的智慧不比我们低,甚至比我们还高,我们有些人之所以能装13的说古人怎么样怎么样,那不过是我们站在了几千年历史的巨人肩膀上罢了。如果把我们跟古人互换位置,只怕我们在古代所能创造出的文明是不如古人的,而古人在当今所能创造的文明也极有可能比我们更高。
提到宗教,顺便说一件很迷信的事,在国内很多高楼都是没有4楼的,原因大家都懂。而在国外那些信天主教的国家,同样是没有13楼,13号房子,13号通道之类的。在荷兰,人们很难找到13号楼和13号的门牌。他们用“12a”取代了13号。在英国的剧场,你找不到13排和13座。法国人聪明,剧场的12排和14排之间通常是人行通道。此外,人们还忌讳13日出游,更忌讳13人同席就餐,13道菜更是不能接受了,你请外国人吃饭的时候,安排一桌人坐13人看看,你就等着那些外国人造反吧,你这是在说我是属于那13人之中出卖耶稣的犹大么?这个忌讳,比国人忌讳4的情况更加厉害。甚至于我国接待外宾的不少高层建筑也—般不用“13”这个数字,是为了尊重某些外宾的风俗习惯。如果你让那些信天主教的外国人住写着13的楼层或者13号房间,那你就等着打官司吧:英国有个乡村改换新门牌,被排为“13号”的户主大动肝火,竞向法院起诉,结果得胜。因此,那些老说迷信的科学分子就闭嘴吧。感情西方人迷信13是科学,我们迷信4就是真的迷信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