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于阗之乱(1/2)
却说杜暹打定主意,准备着手向朝庭奏报,尽快同突厥议和之重要性。于是他再度命杜八前往回复突厥可汗毗伽。
杜八这回是快马加鞭,马不停蹄赶往突厥部落营地。
到来之后,却听说突厥前往长安使者阿史德颉利发已然回归,和议已成。
毗伽心绪畅快之下,正大肆宴请诸位大小头目,当然,宴请主角是阿史德颉利发一行使团成员。
因此,对毗伽来说,虽杜暹这个忙他不需要了,但他还是热情招待了杜八。
杜八本想尽快返回,向杜暹汇报这消息。但,又一想到,之前,毗伽答应不插手杜暹安西都护府和于阗王尉迟眺之间的事,是以杜暹帮他向朝庭督促和议尽快进行,为交换的。
现在,双方交换基础已经不存在了,毗伽是否还会遵守之前的约定呢?
杜八有些不确定,因而准备,趁此机会,向毗伽落实之前的约定。
于阗王宫。
尉迟眺等来了他派往突厥处的使者。
他赶忙问“如何?”
属下道“幸不辱命!”
尉迟晀大喜。
“天不亡我,卿居功至伟。”
尉迟瞅放下心来,因而对可能的危险也不那么在意了。
七月二十五,依旧是逢一或五的常朝,早朝朝会在大明宫宣政殿举行。
宣政殿位于大明宫正南门丹凤门之后的含元殿之后。属于大明宫三大殿——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之一。
朝会上,兵部尚书王晙道“禀陛下,昨日,兵部接安西都护府副大都护杜暹奏报称于阗王尉迟眺勾结番人部落和突厥,妄图作乱;杜都护准备即刻对其进行剿灭。”
李隆基奇道“突厥?突厥不是前些日才过来求和的吗?怎会又牵扯到什么图谋叛乱中来呢?还是,以杜暹安西都护府的兵力是突厥对手吗?”
王晙道“具体细节,奏报里还未说明,不过,杜都护奏报中,似乎表明他怕于阗王尉迟眺探听到消息,提早发动;所以他发出奏报同时,已经采取行动,发兵征剿尉迟眺去了。”
李隆基道“安西都护府之兵力是否够,可需要我们再派兵力支持?”
王晙道“奏报中未说明需要援兵。”
李隆基道“众卿以为此事该当如何?”
张说站出来道“禀陛下,尉迟眺当了多年的于阗王,于阗历代臣服于我中原朝庭;自太宗朝开始,于阗又为我安西四镇之一,多年来,都忠于我大唐,未有异心。且前都护张孝嵩多次摧毁吐蕃和大食对我安西之图谋,都有赖于阗王尉迟眺之助力。故此,听说于阗王尉迟眺会图谋反叛,臣还有些不可置信。”
李隆基道“卿可是以为另有蹊跷?”
张说道“臣恳请陛下另派监察御史前往察查。”
李隆基道“这样吗?诸卿以为如何?”
源乾曜道“陛下,微臣以为有所不妥。”
李隆基道“卿请明言。”
源乾曜继续道“臣以为,西域各部族,都是顺叛不定之辈;尉迟眺以前臣服于我大唐,并不代表现在不会起异心;而杜都护探知了尉迟晀这一动向,当即立断,进行围剿,确实是明智之举。如迟疑之下,待其阴谋行动展开,再行剿灭可就难了。”
张说道“如消息有误,就展开行动,是否会造成残害忠良之行,以后还怎让安西各部落心向我大唐?”
源乾曜道“兵贵神速,张相也是有边关为将之经验,当年讨平突厥叛将康待宾,后又讨平突厥康愿子叛乱,都是勇猛精进之举,怎现今却瞻前顾后,失了锐气。”
张说道“我讨平叛乱,都是带叛军刚刚出现,采取雷霆一击,如此,即可快速灭之,又可震慑其他人异动之心,还不会挫伤其他心向我大唐之人;可从未有过,只以道听途说之言,就妄自给人定下图谋叛乱之罪名。要知道,如此行事,严重挫伤安西其他各部族心向我大唐之心。”
源乾曜道“我大唐威震万里,靠得是君王英明,将士用命,可不是他们番人部落之施舍,张相怎本末倒置?”
张说道“君王英明,将士用命,固然是我大唐威震万里之因;然治国之道,宽猛相继,岂可只施以威,而不行以恩?”
……
两人一阵争论之后,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后,李隆基道“两位爱卿之意,朕已知之,勿再争论,且听听其他众卿意见……”
说着,李隆基扫视其他大臣一眼,道“众卿,可有意见?”
众人中,御史中丞宇文融赞同源乾曜意见;吏部尚书宋璟同意张说意见;兵部尚书王晙则认为应派人继续搜集证据,必要时,对于阗王进行逮捕,而非发兵围剿;刑部尚书韦抗认为应将于阗王捉拿,送来长安;户部尚书王琚未有表态;国子监司业李林甫同意源乾曜意见;其他诸人,有同意源乾曜两人之一意见的,也有另执一词的。
李隆基最后道“众卿意见都有可取之处,比如刑部尚书韦卿家提议将尉迟眺押解回京就很好,朕也想见见他,看他是何原因反叛我大唐。”
。。
大唐君臣在朝堂讨论安西四镇之一,于阗王尉迟眺阴谋叛乱时,安西都护府已是风起云涌。
七月二十四日,杜暹奏报到达长安。
实际七月初十,杜暹就已发出奏报,奏报通过六百里加急,实际算上中间歇息和换马,每日行进不到六百里;奏报从杜暹安西都护府治所龟兹城,发往长安,一共花费十四天,全程距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