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章 朝堂上的争锋(2/2)
地理之类的东西。他虽然含糊而过,但是下面的荀璦和戏志才却听了出来。这第二场考试的内容,一定是新学为主。
第三场,则是策论。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懂。
董明详细解释了一遍之后,刘宏沉默了一下。他也许不聪明,但是当皇帝这么多年的政治智慧让他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政策,尤其是对于皇帝来说。
天下英雄进入瓮中,也不过如此了!
再一个,董明所说的科考,避开了察举制裙带关系的弊端。最关键的是,科考一旦实行,对世家大族来说绝对是一个打击。
也许一两代人以内,世家大族的精英弟子做官将更加容易。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寒门士子甚至普通百姓将凭借庞大的人口基础,成为真正掌握国家权力的人。
那个时候,世家就可以消亡了,或者换个方式苟延残喘。
对刘宏来说,世家就是毒瘤,只要能让世家不痛快,他就痛快!
他当时就要拍板同意了!
“臣反对!”
还没等刘宏同意,就有一个老头子越众而出。这人站在蔡邕前面,由此而建是个高官。董明搭眼看了过去,发现并不认识。
但有人反对,这在董明的意料之中。
“临晋侯?”刘宏看了一眼,面无表情的说道:“说说看吧。”
临晋侯,杨赐。
光和元年,因屡现灾异,杨赐与议郎蔡邕等入金商门,陈述时事。后为国三老,转任少府、光禄勋、太常等职。光和五年,也就是董明来到这个世界鸠占鹊巢的第二年,他升任太尉。黄巾之乱爆发之后,杨赐跟刘宏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在朝堂之上,气的刘宏差点破口大骂。也因此,杨赐被罢免。
再后来,刘宏移居南,得到杨赐在事前关于防范起义的上书。说起来,在那之前董明也上书提醒过刘宏。不过刘宏是个铁憨憨,压根就没在意。而杨赐的上书则被张让给截留了。等刘宏看到的时候,已经晚了。
刘宏后悔之下,封杨赐临晋侯。你看,大汉朝军功封侯的传统,几乎烂成了筛子。
之后,刘宏又拜他为尚书令、廷尉,杨赐全都推辞了,回华阴老家养老。今年,又被刘宏征辟,成了司空。
“察举制乃是祖制,岂能随意更改?再者说,科考只看才能,不看出身于品德,那么选出来的人,真的能够为陛下分忧解难,牧守百姓吗?”杨赐显然是老了,虽然声音很大,但是这口才是真不行了。
董明摇摇头,上前一步道:“见过临晋侯。”
“太常!”杨赐很是冷淡,搁以前,他还是挺喜欢董明的。但是眼下董明一个科考,要挖世家的墙根了,他怎么可能还喜欢呢。
“临晋侯所言,下官觉得都没什么。其一,为官者,能力才是一位。至于品德.....有才能人,岂会没有品德呢?朝上诸公皆是天下一等一的人物,才情俱佳。不是各个都有才能,且品德上佳吗。”
“其二,察举制虽然是祖制,但是谁说祖制不能改?如今大汉的察举制,跟高祖朝时一样吗?时移世易,这制度自然也要变一变。”
董明笑眯眯的说道。
杨赐闻言脸色变得黢黑,继续道:“荒谬!那也不用改用科考!察举制如今有什么问题吗?朝中诸公哪一个不是察举制选出来的。莫非他们都是一个过时的制度选出来的过时之人不成?”
“哟,老头这是现学现卖啊。”董明没想到自己拉了一群人上车,转手杨赐就学会了。
“自然不是,只是一时之策,一时之选而已。眼下就到了变革的时候。”董明笑着说道:“再者,只是变革而已,察举制又没有取消。只不过加了一个科考罢了。为国选材,渠道和方式越多,对大汉朝越好不是吗?”
杨赐能说什么呢?难道说不好吗?科考的优势一眼就能看出来,细枝末节的问题,全都是可以接受可以解决的。
他只能闷声不吭。
刘宏看着直乐,不过脸上却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诸位爱卿可还有什么疑虑?”
杨赐败下阵来,但不代表百官就认了。
“臣,反对!”
董明回头一看,这人他不认识,但是猜得出来。小老头长得跟袁术太像了,是个老帅哥。
“哦,执金吾啊。”刘宏仗着平天冠前面有珠帘,翻了一个白眼。
这些世家,这是敏锐的像一条猎狗啊。
执金吾,姓袁名逢,乃是袁绍的生父。只不过袁逢的二哥袁成早逝,倒霉的袁绍过继给了袁成,成了小透明。
董明饶有兴趣的看着袁逢,看他能说出什么话来。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