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大肆采买(1/2)
在大秦,真正的穷苦人家几乎不会来临治亭这样的大市赶集,个中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贵。
想入临治亭,第一件事不是验传,而是交税。
城门税一人二钱,李恪一行十三人交了足足二十六枚半两,李恪虽不在意,小穗儿却心疼得脸上直抽。
递传验身,迈步入市,李恪随着人流,首先便来到东南四坊。
这里人很多,土巷上人山人海,列肆里人满为患,即使用上比肩继踵这样的词汇,也丝毫不会让人觉得过分。
这让李恪有些意外。
诚然,临治亭主营粮秣,东南四坊又是经营粮贸的专区,顾客近半为粮而来,这里人多实属正常。
更何况雁门郡陡遭大灾,大秦官府又从来不做赈济灾民的事,大灾以后放粮,开苑都是为了给灾民自救提供的渠道,每逢灾后,粮食就变得格外紧俏。
可如此多人依旧超出了李恪的预料。
他本以为秦律严苛,奸商囤积居奇等若自寻死路,官肆放粮数额也大,双管齐下,平准维持,足能保证灾区粮价的相对稳定,哪怕灾荒也不会过分上扬,买粮应该不难才是。
可官肆放粮都半个月了,竟还有那么多人买粮……
李恪快步挤向官肆。
临治亭的官肆很好找,独占一坊,深宅大院,肆门外立着告示,言明今日放粮千石,每石粟价百三十六钱,比往日百四十钱的官价还低了四钱。
迈步入院,李恪看到成片的低矮木棚,门头拉了帘席,看不见里头景象。顾客们袖着手等在院里,还有几位手持短棍的列伍长在人群当中维持秩序。
这些木棚估计就是秦时的柜台,李恪不时看到有人掀帘走出,拿着券去库房提粮,而院里等候的人便会接茬进入,一次一人。
顾客的购粮热情高涨,开市还没多久,有三个棚前已经挂出“罄”的字样,帘子也卷了起来,显然是把今天的销售份额卖光了。
李恪在心里估算了一下,照着这个速度,眼下等在院里的人至少有一半得空手而归。
僧多粥少啊……
他顿时唏嘘不已,不由庆幸自己的爵位来得及时,如今家里不缺吃喝,也省的大好年华跑来这里遭罪。
正感慨着,东侧第八号柜台突发加塞事件。有猛汉骂骂咧咧把个儒生挤到一边,儒生不愿,反手拽住人家的发髻,喊着子曰的战号,抡起拳头黑虎掏脸。
猛汉吃了亏,捂着眼睛蹬腿反击,儒生身手矫健,避开踢腿扭身而上,挥爪鹰击,眼看就要取得最后的胜利。
可这一爪终归没能落下去。列伍长自人群中杀出来,抡起短棍,问也不问就将儒生锤倒在地。猛汉死里逃生,刚要道谢,那铁棍反戈就打,劈头盖脸死命猛抽。
铜棍及体,列伍长一面抽,一面还要指挥剩下的顾客补缺排队,看着他怡然的神情,李恪只觉得心惊胆战。
俗话说得好,国营商店永远都是国营商店,你的大爷永远都是你的大爷……
逃也似走出官肆,李恪一路小跑来到私人粮肆。
一坊之隔,这里如同另一个世界,伙计们热情似火,客人却寥寥无几。
李恪大喘了几口粗气,顺便打发小穗儿去打探一番,发现私粮粟价大多在每石二百至二百四十钱不等,菽荅一类的粗粮更低。此外还有专卖粝米精米及面粉的精细粮店,货品的价格也是参考商业折变做的,并没有刻意拔高。
虽说官肆恐怖了些,但大秦放粮抑价的政策显然卓有成效,市面虽说高过官价,却没有到离谱的程度。
李恪心知,这样的价格之下,私肆的粮食肯定不会滞销,只是如今官粮还没有卖完,这才看着冷清而已。
走出东南,来到东北,这里是禽畜的销售专区。
李恪总算找到了花钱压惊的地方。
他对照着购物攻略上的标注,买两头彘,四只豚,八头羊,两条狗,再要上二十只鸡,捂着鼻子挥金如土。小穗儿和旦苍白着脸随行结账,再后头就是官奴隶们推着板车紧紧相随。
让李恪没想到的是,这里居然还有卖牛和卖马的铺子,他上去随口问了个价,结果就遭到了今天的第二次惊吓。
驽马十金,良马百金。一头才会走路的小牛就要三十金,那种壮年的耕牛按照状态明码标价,就没有低过百五十金的。
“就这价位还叫什么牛肆,不如叫4s算了!”
李恪捂着眼睛落荒而逃,转道就去了西南的木材专区。
木材专区自然是卖木头的,有栋梁,有柴碳,甚至还有幼苗和成株。
在秦时,桑榆和牲畜同列,都属于小康生活的标志,所以大树小苗从不缺人叫卖,而且和禽畜一样,批发零售都有专营。
李恪继续压惊之旅,挑了家肆准备买些成株,可直到转遍了柜台,也只看到成捆的树苗。
他不由疑惑,出声询问,这才知道商人们出售成株的特殊流程。
成株是不会在商肆当中摆卖的,他们惯例把树木的品相写在简上,任凭客人凭简挑选,售出契卷之后,一同在市吏处公证。
而到了约定之日,商人的树农便会送货上门,校验之后取回市吏签章的简,再帮客人把树栽进土里,整个流程,像极了后世的网购。
这些格外有想法的木商甚至连售后都想到了,那家姓林的商贾就向李恪保证,从他家出来的成株开春不活,包换不退……
李恪被那林姓商人秀了一脸,忍不住买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