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刺董(1/2)
占据了青州、冀州之后,虽然刘备还没有完全控制冀州,但是占据两州之地,也是领先了天下诸侯一大步,称得上是志得意满。
不久,卢植死了,死前留下遗言,“世事艰难,当以节葬为上,只需一口薄皮棺材,合衣而葬便可!”
于是,刘备便打着卢植遗言的招牌,真的来了一次节葬,只是自己身披白衣,为其守孝三月。说是守孝,也不过是不吃肉,不喝酒,至于官职是万万不会丢的。又将卢植留下的幼子,接到了冀州,算是为师傅卢植照顾后人。
刘备风光得意,而被刘备忽悠的孔融,去到了长安之后,则有一种有力无处下手的感觉。
表面上,王允对孔融很客气,但是王允并不信任他,王允并不是怀疑孔融的人品,而是王允不信任孔融的保密能力,所以对于孔融几次表示,想要诛除董卓,王允都是一副董太师于国家有大功,于我个人有大恩大德,我不能相负的意思,真的是一点口风都不透。
长安朝廷诸公,想要刺杀董卓久矣,这世界上的聪明人有的是,刘备是靠着知道历史发展,才能知道刺杀董卓才是唯一正确的出路,而有些人则是通自己的观察,得出的刺杀董卓,才是正确的选择,这个人就是荀攸。
荀攸真不愧是被曹操倚重为“谋主”的人物,一眼就看出了形势的真正关键所在。董卓在长安,甚至在关中地区,都没有多少心腹亲信,其主要的心腹部曲,牛辅布防在长安至洛阳之间,李傕、郭汜、贾诩等人,又率军东征豫州、兖州,全部都远离长安。
他对众人说道:“董卓无道,甚于桀纣,天下皆怨之,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然后据肴、函,辅王命,以号令天下,此桓、文之举也。”
荀攸的意见就是,只要派人直接董卓刺杀即可,等董卓一死,派兵据守函谷关等关隘,阻断牛辅等人西返长安,同时以朝廷号令天下,大事可成!
从荀攸的言辞来看,他也是个野心勃勃之辈。
为了刺杀董卓,荀攸共有几个同党,分别为议郎郑泰、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孚等五人,以何颙为首。
执行行刺计划的,是越骑校尉伍孚,此人“质性刚毅,勇壮好义,力能兼人”。
一日,伍孚在袍服中藏了一把短刀,找到董卓自称有事情汇报,董卓并不知道伍孚要刺杀自己,等到伍孚汇报了之后,董卓为了表示亲近,还亲自为伍孚送行,两人肩并肩的走在一起。
一边走,董卓还一边拍着伍孚肩膀,表示亲密。
就在这个时候,伍孚突然拔出短刀,刺向董卓,眼看着董卓就要在劫难逃了!
哪里知道,董卓身经百战,征战沙场多年,虽然现在年纪大了,变成了一个死胖子,但却是一个灵活的死胖子。他面对伍孚刺来的短刀,不慌不忙,连退几步,躲了过去,然后,董卓大声招呼周围的卫兵将伍孚zhì fú。
等到伍孚被制住了之后,董卓厉声喝道:“你想要zào fǎn吗?!”
伍孚大声道:“你非吾君,吾非你臣,何反之有?你这贼子乱国篡主,罪盈恶大,我这才来诛杀你这个奸贼!我恨不车裂你于市朝,以谢天下。”
听了这话,董卓大怒, 命人把伍孚乱刀砍死、大卸八块。
等到伍孚死了,董卓又后悔起来,他知道伍孚必然有同谋之人,只是伍孚死了,只好又命人追查伍孚的同党。
何颙、荀攸因为平日里和伍孚的交情好,全都被抓。
其中,何颙是这几人的首领,他以为自己难逃一死,不甘心受辱,干脆在狱中zì shā身亡。
而荀攸则十分的淡定,他知道伍孚是当场死亡,死无对证。所以,荀攸在狱中“言语、饮食自若”,表现得自己与“刺董案”毫无关联,这样一来,董卓虽然也知道荀攸与伍孚有来往,但是与伍孚有来往的人多了,董卓无法确定荀攸有参与“刺董案”,于是就这样搁置下来。等到董卓被吕布和王允给干掉之后,荀攸就被放了出来。
荀攸的行为,向我们充分说明了,什么叫做“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
至于郑泰,他逃出了长安,同行的还有华歆等六、七人。
他们从武关出发,路上遇到一个男人独自走路,这个男人希望能和他们一起走,几个人全都怜悯他,想要答应他。
只有华歆说道:“不行。我们现在已经在危险之中,有祸福患难,大家的道义应像一个人一样。无故接受一个人,不了解他的道义。接受了他以后,如果遇到了困难,能半路抛弃他吗?”
大家不忍心抛开那人,那个人终于跟他们一起走了。
半路上,这个男人掉进井里,大家想要不管他,华歆却说道:“他已经和我们在一起了,抛弃他是不道义的。”
于是,华歆带领他们一同返回,把那个人救了出来,后来这个人和大家告别离开了,大家都认为华歆很有道义。
所以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和管宁在一起,华歆就是个背景,但是和其他人在一起的时候,华歆就是主角了。
伍孚刺杀董卓虽然失败了,但却给后来者指明了方向,王允也认识到刺杀董卓才是最好的选择。
尤其是王允以三公之一的司徒掌管尚书台,可以说董卓一死,朝廷的大小事务,就都要由他来掌管了。
初平三年,西元一九二年,春,因为持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