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音乐校花董梦琪(2/3)
董梦琪就走回了615号教室,不过神情却是有些愤愤。“你没事吧?”舒宇问。
“什么人嘛,真是的,真不守时。”董梦琪正咕哝着,听到舒宇这么一问,连忙笑着抬起头:“没事。”
“你可很不擅长说谎啊。”舒宇笑道。
董梦琪脸一红,想了想,还是把自己的事情讲给了面前这个男孩:“系里老师让我在隔壁等个人,帮忙做些曲子,只是没想到对方那么不守时。”
隔壁?614?
舒宇突然意识到什么,有些颤声问道:“那个,同学,你要等的人,叫什么名字。”
“记不太清了,就说帮忙给什么新歌做伴奏,说对方应该有音乐底子,好像是人文系新生……”说到这里,董梦琪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看着舒宇,问道:“不会是你吧?”
舒宇有些尴尬的点了点头:“应该我就是那个不守时的人。”
“不是不是。”董梦琪连忙摆手:“是我光顾着弹琴,没有注意有人来过。”
舒宇也是摇头苦笑:“我也有不对,我还以为系主任说的音乐系帮忙做伴奏的,是一个老师呢,没想到原来是你。”
两人相视一笑,董梦琪问道:“那……做正事?”
舒宇笑着点头:“恩,做正事。”
……
在二人配合制作歌曲伴奏的同时,《中国影像》9月上半刊也正式开始发行了。
中国美院作为国内最权威,最早的艺术类院校,虽然是艺术类院校,但是其学风却让许多国内知名学府汗颜。
当然,中国美院的学风,也是偏向艺术的。
就比如,这里的师生,都喜欢订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杂志去充实自己,似乎不订上一两种杂志,就会被当做,不思进取一般。
“嘿,还看《中国影像》?你订书啥不比订这好?要看专业知识,影协的官方论坛比这个更专业更全面,要学习摄影感觉,你不觉得这几年《中国影像》收的图片越来越古板,越来越没有灵魂了吗?当入门学习刊物还好,我们都大三了,再看这个杂志,对自己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可能有害。”
中国美院06摄影系的某男生宿舍里,秦宇看到同寝的梁迅正在拆一个写着绿色《中国影像》的信封,有些恨铁不成钢道。
梁迅一边继续拆,一边说:“你说这些我也知道,不过自小看这个杂志,已经习惯了,反正这是去年订的刊物的最后一期了,下一期我订别的。所以你就别吐槽了,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看到梁迅似乎终于想开,名叫秦宇的学生终于松了一口气,梁迅心中微微一叹,拿出对此时的他来说人生中的最后一本《中国影像》,轻轻的翻开。
卷首《遇见》?
真是一个朦胧的名字,似乎《中国影像》好久都没有用过那么朦胧的名字了。
视线下移,很快的,他便是有些不可思议的瞪大了眼睛。
这照片……配上这首诗
这种奇妙的感觉……
明年不订《中国影像》了?不,一定要订,只为了这个名叫“白色天蝎”的摄影者,和这个名叫“舒宇”的诗人。
对于《一棵开花的树》这首诗,对诗歌并不了解的梁讯无法详细赏析,他只是感觉,这首诗,配合这张图,似是让他灵魂得以净化,纵然,除了副标题,他找不到这张图更多的解释。
这一切都够了。
大部分《中国影像》的老读者,和梁讯有相同的心里变化和震撼,当然,中国地大人多,这些老读者中,自然会有现代诗的爱好者。
彭建就是这样一个人,当他反复的配合着照片,读了数遍这首《一棵开花的树》以后,心情复杂难以言喻。
最终,他放下这本杂志,打开电脑,在名为“诗.中国”的论坛上,登陆了一个昵称为“伞”的账号,按下发帖按钮,然后在标题处输入——“中国的当代诗人,应该从这里学学怎么写现代诗”。
帖子的正文,是彭建用几乎颤抖的手打出来的“以前,总是以为那些直白的语言,无病的呻吟就是现代诗,当代诗人展现在我面前的,似乎也是这样。甚至有些当代诗人大放厥词,说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并不适合现代诗这种浅显的东西。我一度也是这样认为,直到今天,我打开了《中国影像》9月上半月刊的卷首,那一首诗,让我将之前这些想法完全否定。”
按下发送键,彭建松了一口气,下一刻,他拍了拍脑门,忘记贴图了……
“诗.中国”是中国现代诗最权威的互联网论坛,中国数万诗人,知名的,不知名的,专业的,业余的。以诗为命的,普通诗歌爱好者。几乎都有这家论坛的账号,每天的流量让许多中小门户网站都为之眼红。
彭建反应过来,连忙拿相机拍照,然后修图,前后花去了不过十五分钟的时间,这个帖子已被回复了数千条。
彭建哑然,点开评论。
“伞大大这是在做广告?”
“如果不是因为伞大大的论坛等级,我还真以为是广告。”
“说不定是被盗号了也未可知。”
“《中国影像》杂志?我知道,是个快倒闭的老牌摄影杂志,这杂志连摄影本行都搞不好,还教我们写诗?伞大大快别逗了!”
“兴许是反讽,兴许是《中国影像》的卷首写了首诗,太过搞笑也未可知。”
数千评论,几乎是一边倒的认为,彭建不是在开玩笑,就是被盗号了。没人相信他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