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周行逢托孤(2/2)
出兵平叛不利,你就不必再勉强求战了。在那种情况下,你一定要及时回兵朗州,与张从富、汪端婴城自守,然后向朝廷求援。宁举族归朝,无使吾儿陷于虎口!”括李观象在内的四个人是齐齐地心中一震——节帅这是把最悲观的状况都考虑到了啊……真要是向朝廷求援了,等朝廷大军一到,平复张文表的叛乱自然是不在话下,可是武平军从此也就彻底内属了,众人的富贵倒是不愁,周家却是只能在东京城里做一个寻常富户了。
当然,比起被张文表攻下朗州从而玉石俱焚的前景,周家这最后的退路还算是好的,至少像这样主动归阙,即使被因为形势所迫吧,朝廷也是不会太亏待周保权的,阖族的性命得保是一定的不说,无权无势的富贵也是可期的。
李观象不由得松了一口气,有了周行逢的这句话,自己承担的这份重担无疑是轻了许多。
说实话,对于在周行逢死后张文表可能叛乱,李观象也是有所判断的,而对于朗州军能否平复这场可能的叛乱,他却是心中无数。
届时应该怎么办?和诸将一起誓死抵抗,殉了周行逢的知遇之恩?李观象肯定是不情愿的;向张文表降顺,自己固然可以保全性命,甚至连地位富贵都可以保住,周家则是灭族无疑,李观象却是做不出来;向北面的邻居南平求援?如果武平军自身无法平叛,南平的军队却是不见得就能胜了,即便南平的军队能够平叛,武平军恐怕也会被南平给吞掉,这样的前景还不如归朝呢。
现在有了周行逢的这一番话,再做出归顺朝廷的选择就不必承担骂名,心理负担无疑是轻了许多,大家最后的退路也就有了,李观象对未来开始乐观起来。
杨师璠等人闻言也是各有心思,不过当着周行逢的面自然人人应诺,节帅这么信重自己,托孤这种事情自己有份,当然得尽心报答了。
显德九年九月二十七,郎州大都督、武平军节度使、制置武安静江等州军事兼侍中周行逢病故于府中,享年四十六岁。其子武平军节度副使周保权于柩前袭父位,自为武平军节度留后,书奏京师。
显德九年十月十一,武平军奏到东京。
周行逢的死讯,几乎是和瀛州团练使张藏英的讣闻前后脚报到郭炜面前,却是让郭炜的精神一振:“嗯?周行逢在这个时候死了?我记得好像……”
张藏英的死并不在郭炜的记忆当中,因为那确实不是什么大事,瀛州在当前更不是边境重镇,小小变故影响不了大局。郭炜倒是有意趁此机会把瀛州降为刺史州,而这种事情交给枢密院和中书处理即可,郭炜提出一下改变建制的意思就行了,具体的实施和瀛州刺史或者知州的任命,却也不必事事躬亲。
不过周行逢的讣闻却是惊醒了郭炜尘封已久的记忆,似乎……在曾经的历史上,这就是一个重大的机会啊,可以说是从此开启了宋朝统一南方的序幕,那么现在有条件有能力复制这段“历史”么?
因为瀛州团练使张藏英和武平军节度使周行逢亡故,郭炜辍朝三日。显德九年十月十四,郭炜颁诏追封周行逢为汝南郡王;起复周保权为检校太尉、朗州大都督、武平军节度使;魏县令王祜拜监察御史,移知瀛州;秘书郎、直史馆梁周翰出为魏县令。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