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围城部署(1/2)
周军对幽州的围城战已经进行了足足有八天的时间,在这八天的时间里面,周军的攻城动作既是有条不紊的,又是慢慢吞吞的很有些诡异。南京留守萧思温已经是连续第六天站在了丹凤门的城楼上,望着城下的周军士卒还有已经被填平的一段护城河,心中既是困惑不解,又是一筹莫展。
就在八天前的一大清早,南京统军使崔廷勋意气风发地带着统军司的三个营出城向南,前往桑干河畔阻止周军渡河,结果才仅仅是过了半天的时间,崔廷勋就带着一脸的晦气灰溜溜地跑了回来。
回到幽州城的这员宿将虽然还没有丧尽胆气,却也在话里话外不断地长着敌军的威风,对着萧思温和南京留守司侍卫亲军都指挥使韩匡美反复地鼓吹着周军新式抛石机的可怕——它们都是抛射出一颗颗发热的铁弹丸;它们在抛射的时候会发出雷鸣轰响;它们能够将铁弹丸打到二里地以外那么远;它们仅仅只是抛射了三轮,就砸死砸伤了前锋营将近三百人马,让准备中的骑兵冲锋无疾而终。
说到了最后,崔廷勋的意思无非就是,这种强悍的抛石机不仅是野战时候的利器,也会是在攻城的时候发威的凶器。周军本来就是数量庞大而又训练有素的,现在再加上有这么犀利的重器辅助,光靠着统军司的契丹军六个营、渤海军一个营和留守司的汉军六个营近四万人,就算是有高达三丈、宽有一丈五尺的三十六里城墙为凭恃,辽军也并不足以在周军的攻势下守住幽州城。
在强大的敌军面前,缩头枯守城池是没有出路的,所以真正要想保住幽州,从云州和上京方向过来的援军乃是必须的。
崔廷勋就此提出建议,要求派出得力部队前去把守联系南京道与契丹其他地区的关键通道,万万不能让那些通道被周军给切断了,以至于使得幽州彻底失去援军的希望。
为了免得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进一步地分散兵力,守御的重点就是从山后地区通往山前地区的要隘居庸关。崔廷勋在这个建议的最后,自告奋勇地表示,自己可以率领统军司的六个营契丹马步军前往得胜口,誓死守住这条幽州的援军生命线。
要想守住得胜口,光有马军是不行的,守城必须使用步军,而兵力不够则还不如不去守,部队驳杂号令不一就更加不行了,所以要么是派留守司的六个营汉军过去守,要么是派统军司的六个营契丹军过去守。
在守城战的经验、水平方面,汉军显然是要比契丹军专业得多,得胜口的城池狭小、地势险要,多少还能够补强一下契丹军的弱项,要是让两万不到的契丹军来守偌大一个幽州城,那等于是打算弃城了。而且汉军的亲眷也多半都是生活在幽州城内,由汉军守城还能多些助力,所以派哪支部队去得胜口也就完全没有了选择,无论萧思温的心中再怎么忐忑疑虑,也根本无法去质疑崔廷勋的这个建议。
周军已经兵临城下了,幽州城一旦被周军包围,再想要出城就不得不与周军进行野战,而从河边返回的崔廷勋都暂时没有了勇气去和周军野战,其他将领和部队更是不必想了,那么计划前往得胜口守御的部队就必须尽快出城。
于是几个人只是匆匆地计议了一下,南京统军司给留守司留下了一个营的渤海军,以帮助汉军守御幽州城。赶在周军绕城而过封堵住八个城门之前,崔廷勋率领着其他六个营的契丹军北出拱辰门,东边擦着高粱河西边擦着香山,一路往西北方向绝尘而去。
也就是在崔廷勋率军出城才不到一个时辰之后,周军绕城北进的东西两支部队在通天门和拱辰门之间会师,彻底完成了对幽州城的包围。
四月二十八傍晚,六万余侍卫亲军在距离城墙一里之遥的一线上围着幽州城下寨,其中每个城门外的营寨都驻扎上了马步两个军,用以正面封堵幽州守军可能出城的方向;在每面城墙的中段下寨的则是马军的一个军,既防止幽州守军从这一段城墙的突门冲出偷袭,又可以随时策应两边的城门;剩下来步军的四个军则部署在了幽州城的东北角和西南角。
殿前军和锦衣卫亲军则没有分散,殿前司铁骑控鹤四厢一共五万人集中于幽州城的西北角立寨,以控扼可能自居庸关过来的契丹援军,并且兼顾对幽州城西北角的围困;锦衣卫亲军的五万人则集中在幽州城的东南角立寨,一边参与围困幽州城,一边随时准备应对可能从古北口、松亭关和渝关方向过来的契丹援军,而且还可以做围城战的总预备队。
郭炜的御营也是在幽州城的东南角,护卫御营的是数千殿前司的御前直属部队,在这个围城战总预备队的所在地,还驻扎了计划中的攻城主力怀德军以及义武军节度使孙行友所率的定州、易州等地驻屯禁军和州郡兵。
在幽州城下集聚了十余万大军的南面,周军的深远后方,横海军节度观察留后王全斌和瀛州团练使张藏英、邠州节度使刘重进率领河北诸州的驻屯禁军与州郡兵已经向东横扫至潞水一线,潞水、延芳淀(当时的一片湖沼湿地,在今北京通县的南面,是契丹皇帝驻跸南京时候的捺钵地)和桑干河就此构成了一道天然的防线,将周军的后勤补给线牢牢地守护在身后。
镇州、定州和易州、涿州西部的群山方向的防御,则是西路都部署李重进的职责,真定尹、成德军节度使郭崇,棣州团练使、西路兵马都监何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