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兜底(1/2)
李云翔在科伦坡呆了3个月,甚至没回去参加作战会议,跟这种即将加入战斗序列的轰炸机有关。
现在,交付给陆航的“神雕”已有60架。
除了斯里兰卡的20架,还有20架在无极高原接受高原环境测试,而另外20架在帝国极北地区,准备在10月份开始进行严寒环境下的性能测试。在斯里兰卡这边,是在进行高温与高湿环境下的性能测试。
要说的话,高温环境对轰炸机行能的影响跟高原差不多。
温度越高,气压就越低,发动机在海平面的输出功率就越低,轰炸机的起飞重量就会大幅度降低。
此外,高湿环境还会对主要设备,以及轰炸机使用寿命产生影响。
就算不用考虑机体寿命,也要考虑发动机、电台等设备的可靠性。
当然,还要通过试飞来确定轰炸机在各种状态下的最大航程,以及极限条件下的无故障工作时间。
这些都将影响轰炸机的作战能力。
3个月的时间,足够完成大部分的测试工作了。
按照李云翔的介绍,“神雕”还没有达到完美状态。
在高温高湿的热带地区,发动机在起飞阶段的输出功率至少降低15,因此实际可用最大起飞重量只有56吨,比设计的64吨降低了8吨,起飞的滑行距离长达2100米,超过几乎所有野战机场的跑道长度。
关键还有,得使用硬质跑道。
如果保证6吨的载弹量,所能达到的最大作战半径,在半程顺风飞行的情况下仅有2500千米。
要想达到3000千米的作战半径,只能把载弹量降低到3吨,即多装3吨航空汽油。
根据测试,如果不配备自卫武器,并且减少武器操作员,能够在3000千米作战半径下让载弹量达到4吨。
要说的话,最大问题其实是升限。
即便载弹3吨,而且剩余40的燃油,也就是只有返航燃油的情况下,“神雕”的可用升限也就只有7000米。
这个高度,可以说是高不成、低不就。
在设计的时候,陆航就把10000米的升限当成最理想的防御手段,还投入巨资开发了高空轰炸的瞄准设备。
按战前的观点,因为绝大部分高射炮的有效射高都不到10000米,所以只要轰炸机的飞行高度在10000米以上,就能避开地面的高射火力。
此外,就算有少数能打到10000米以上的大口径高射炮,也没有准头可言。
还有,很多在大战爆发前设计与生产的战斗机,实用的作战升限都在10000米以内。
也就是说,连战斗机都飞不了那么高。
如果飞得比战斗机还高,那还需要害怕什么呢?
飞得够高,不但能降低作战损失,还能让轰炸机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投弹,从而提高轰炸的效率。
至少在大战爆发前,没人觉得高空投弹的命中率是个大问题。
7000米这个高度,可以说是非常的尴尬,不但在战斗机的拦截范围之内,也在所有大口径高射炮的有效射高之内。
其实,这也是采用简配发动机的必然结果。
所幸的是,升限不够的问题,还在能够容忍的范围之内。
关键就是,通过战火的考验,或者说实战检验,很多在战前总结出来的理论被证明是错误的。
高空轰炸就是之一。
早在对狭夷皇国进行战略轰炸的时候,帝国陆航就发现,在采用正确的轰炸战术的前提之下,低空进入与高空进入的损失率相差不大,而低空投弹的命中率明显更高,也就意味着能用更少的轰炸机,以及更少的投弹量来完成轰炸任务,从而把总体的作战损失率控制在更低的范围之内。
此外就是,重型轰炸机能凭借凶猛的自卫火力对抗敌人的战斗机。
当然,前提是不存在明显的代差。
比如在塞岛攻防战期间,帝国陆航的重型轰炸机在f4f与p-41面前吃了大亏,损失非常的惨重。
要说的话,关键就一点。
机群规模。
只要轰炸机的数量够多,就能有效的降低作战的损失率,还可以通过密集投弹来提高单次出动的作战效率。
当然,李云翔带白止战过来,不过是让白止战知道,他当年怂恿贺鹏飞掏腰包投资研制的这种轰炸机即将达到服役状态,很快就会执行第一次作战任务。没意外的话,就是装着传单去梵罗地区搞心理战。
这种低烈度的行动,也能看成是服役前的实战测试。
因为航线断绝,所以部署在梵罗地区的布兰军队早已成了空架子,不要说性能先进的战斗机,连高射炮都没有多少。
当然,殖民地的占领军也不需要多少先进武器。
即便到了现在,在梵罗地区的很多殖民地据点,一挺维克斯或者马克沁重机枪,就能够让心生不轨的土邦变得老实服帖。再不行,部署几门小口径山炮,派几架双翼侦察机升空飞几圈,也足够保得一方太平。
之前,派往梵罗地区的侦察机很少遭到战斗机拦截。
以当前的情况来看,布兰王国或许已经做好放弃梵罗地区的思想准备。
如果守不住基布要塞与夕梵运河,无法夺回穆阿海的制海权,梵罗地区对布兰王国就没有任何的价值。
无法获得这块殖民地产出的资源,守着又有什么用?
在梵罗地区维持一支足够强大的驻军,那可不便宜。
用李云翔的话来说,其实就是在实战当中进行测试,把发现的问题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