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洛阳梦碎2(1/1)
对于举兵谋反之事,李渊向来都不心慈手软,张亮是否谋反,当然不能全凭齐王的一面之词。但风不来树不响,是不是真有此事,要审一审才知。他立即降旨,捉拿张亮。
张亮带人刚走出长安城几十里,便被羽林军团团包围。张亮被关进了大牢,李渊命裴寂会同大理寺和刑部的官员们严加审问。
刑部的官员自然马虎不得,他们把所有能用上的刑具几乎都用遍了,真正是诸刑环伺,鬼愁神惊。张亮也真称得上是条硬汉子,他被拷打得遍体鳞伤,血肉模糊,多少次昏厥过去,但一张嘴却如铜打铁铸一般,硬是一字不吐。他心里明镜一般,倘若招供,不仅自己性命不保,就连秦王也会受到株连。自己堂堂七尺男儿,死有何惧!岂能做那种卖主求荣的无耻之徒?
张亮在大牢中咬紧了牙关,外面的人却心如火焚。李世民立即组织大营救行动,长孙无忌、唐俭、宇文士及、程咬金、尉迟敬德、长孙顺德等一批文臣武将,甚至连宰相陈叔达、萧瑀、淮安王李神通等人,都纷纷上书,极言张亮不反。
见李渊还在迟疑不决,李世民连夜进宫,求见父皇。“父皇,张亮乃儿臣派往洛阳,经略部伍,镇守东都的。此人一向勤于王事,忠心耿耿,对我大唐亦建有殊功。缘何无罪加刑,非欲置之于死地不可?”这一次,李世民一反常态,开口便十分强硬。
李渊不阴不阳地说道:“有人告发,他招降纳叛,聚结凶顽不轨之徒,阴谋造反。”
“这是蓄意诬陷,恶毒诽谤。张亮从未结纳反叛朝廷之人。若说那些流散于山林草莽中的小股盗寇,不过是些打家劫舍,剪径谋财之流,并非反贼。儿臣曾嘱他对这些人要剿抚并用,能拉则拉,不能拉则剿灭之,以为地方除害,为朝廷分忧,不知这样做何罪之有?从来‘事修谤兴,功高毁来’,有人表面上是在陷害张亮,其本意却在攀诬加害儿臣。若说张亮谋反,就是说儿臣谋反。必欲治罪,请治儿臣之罪,儿臣情愿引颈待戮。”
李世民言辞激烈,怒形于色,李渊从未见他对自己这样说话,不禁心中忐忑,忙笑笑说道:“二郎何至如此盛怒,不过审一审嘛,没有岂不更好。”
鉴于李世民和大臣们皆为张亮辩诬,大理寺和刑部的审谳又始终没有结果,李渊只好降旨,将张亮释放。张亮随后便按原计划率部赶赴洛阳。
李建成和李元吉又对李世民发起了一波前所未有的强力攻击。首先,他们动用了朝中和后宫的所有政治力量,不断对李渊施加影响,有力地加剧了李渊对李世民更深的猜忌和反感。
两仪殿内,李渊与封德彝对坐。
“中书令,太子与秦王、齐王之争到了这种地步,你怎么看?”
“陛下,太子与秦王势均力敌,以天下论,废太子会震动朝野,引发不稳;废秦王,相比之下,要容易一些。”封德彝的意思很简单,早日铲除秦王,以绝后患。
“秦王军功卓著,在朝廷颇有威望,废掉他,不是同样会引发不稳吗?”李渊反问道。
“臣只是从大局看。而且,废太子,会牵扯朝廷上下,手续繁杂,臣为中书令,知道其中的麻烦啊。”
“今日先到这儿,你退下吧。”
“是,臣告退。”
此刻,李渊心中突生悲凉之意,他不得不承认,封德彝的劝告是有道理的。照目前的形势发展下去,迟早有一天,一切都将变得无法收拾。可问题是,他下不了这个手。权力固然重要,江山社稷固然重要,可要让一个老人为了这些东西而牺牲亲情甚至亲手除掉自己的儿子,那实在是太残忍了。
所以,尽管封德彝的话切中肯綮,尽管李渊手中的这碗水颤动得越来越厉害了,但是他只能满怀无奈地把它端下去。除此之外,李渊什么也做不了。
所幸李渊身边也不完全是反对李世民的声音,另一个重臣陈叔达就站在李世民这边。他对李渊说:“秦王帮助陛下平定天下,确实有大功,不能说降罪就降罪,望陛下三思。况且秦王是个性情刚烈之人,如果陛下突然加罪于他,臣恐怕秦王心中忧愤之情郁结,会有什么不可预知的疾病,到时候陛下再后悔就晚了呀!”
陈叔达的话让李渊多少缓解了一些内心的痛苦,也让他多了一个继续把水端下去的理由。
所以,当李元吉明目张胆地劝李渊杀掉李世民时,李渊毫不客气地把他顶了回去:“他有定天下之功,而今又没有什么明显的罪状,你有什么理由杀他?”
李元吉咬牙切齿地说:“当初攻克东都洛阳时,他盘桓逗留,不肯马上班师,还散发大量金帛树立私恩,又违抗敕令,不是反叛是什么?但应速杀,何患无辞!”
李渊闭上了眼睛,一个字也不想再说。
李元吉只听到一个长久的沉默。李渊虽然老了,有时候难免轻信而多疑,可还没老到李元吉希望的那个程度。
------题外话------
亲们,我最近要考试,文暂停更新。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